首页>资讯>要闻
聚焦《纲要》实施一周年丨紧扣高质量发展 书写亮眼成绩单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5月22日07:51

编者按:

5月1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印发一年来气象部门推进落实进展情况。在贯彻落实《纲要》的生动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形成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先进做法,为持续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本期特别策划,集中展示5个地区的实践成果,以飨读者。

天津: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气象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落实中国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服务“十项行动”目标,推动天津气象高质量发展。

《纲要》出台一年来,市气象局构建岸基、海上、空中“三位一体”气象探测网,建成风廓线雷达、毫米波测云仪等五类垂直廓线观测系统,新建26个智能气象站,宝坻区天气雷达投入运行,滨海新区天气雷达塔已经封顶,城市立体监测能力显著提升。建成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业务平台,形成空间分辨率1公里、时间分辨率1小时的智能网格预报体系,短临预报业务实现10分钟滚动更新,2022年晴雨预报和暴雨预报技巧位列全国第一。

天津宝坻新一代天气雷达。天津市气象局供图

作为流域气象中心的牵头单位,市气象局建成流域内省、市、县信息共享平台,以气象与水文的深度融合,促进流域水文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提升。建成新一代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实现1小时全市1600万手机短信预警全覆盖,1分钟可靶向呼叫2000名应急责任人,并可划定区域向特定人群发布预警信息。

市气象局以满足天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试点建立智慧气象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将预报服务产品融入生态城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聚焦智慧港口发展,与海事部门、中远公司和天津港共建全国首家港航气象服务中心,实现黄渤海及西北太平洋预报最高分辨率达1公里、1小时,开展近岸及海上大风分区预警,助力港口用户作业时间延长125小时。

都市农业气象中心专家在天津市岳家开村开心家庭农场维护“丰聆”小气候观测设备。肖涵 摄影

聚焦乡村振兴,市气象局打造“丰聆”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品牌,建成“智能监测+精准预报+定制化服务”的服务新模式,为高产值、小规模、名优特农产品开展气象服务。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成立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天津分中心,开展碳汇监测及气候效应评估。聚焦高品质生活供给,联合医疗、环境等多部门打造“气象+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建成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并融入张伯礼院士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和信创海河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服务4000万人次。(张妍 张志强

浙江:强化数字引领深化创新示范

一年多来,浙江省气象部门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目标任务,不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推动气象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领域,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加快发展智慧气象,在政策保障、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改革攻坚、队伍建设以及示范引领等方面发力抓好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是中国气象局将浙江确立为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建设全国先行试点的第一年。浙江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定期调度、压茬推进,印发实施意见,推动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中国气象局出台实施意见全力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试点工作提供强大支撑。

浙江“智慧气象”手机应用程序界面

在省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下,省市县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全落实、超进度。今年5月10日,浙江省政府召开农口重大项目推进会,全力部署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工程。

在贯彻落实《纲要》的征程上,省气象部门把“创新驱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融入国家级气象科技创新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并以亚运保障为导向,强化创新研发和成果应用。截至目前,省气象局设立的15个亚运专项科研项目,攻关成果已全部投入亚运测试运行。

浙江气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气象人的精诚团结,省气象部门在“增数量、提层次、强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地方气象事业,强力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增强党建“红色引擎”动能。

随着亚运会开幕的时间临近,浙江省气象部门在亚运场馆周边设立气象观测设施,为亚运赛事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防范灾害性天气对赛事的影响。来源:新华社视频

一年多来,浙江不仅扎实推进中国气象局赋予浙江的全国试点和温州、江山试点,还积极培育杭州大城市服务、温州防灾体系、丽水生态气象等一系列试点。在全省各地的政策支持和气象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抓两头带中间”开展“5+5”县域试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以点带面。(张晓晨)

河南:协同聚力强化“ 三动”促落实

河南省气象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按照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多方协同,强化主动、互动、联动的“三动”机制,落实落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推进河南气象高质量发展。

多方协同,凝聚河南气象高质量发展合力。省委、省政府召开气象专题会议部署落实《纲要》,出台文件形成政策框架体系,将气象重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督办考核,全部省辖市、60%的县(市)出台具体落实举措。全省形成“2+N+5+18+104”气象发展规划体系,谋划实施全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8项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气象关键技术研究纳入省级重大科技计划,设立省级科技研发计划气象联合基金,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形成“5+4”地方气象法规规章体系,气象融入“标准河南”建设。

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气象观测站及气象信息服务显示屏。周爱春 摄影

强化主动、互动、联动的“三动”机制,协同推进《纲要》任务落实落细。夯实监测能力,雷达1公里高度监测覆盖率提升至84.71%;提升预报能力,分钟级、公里级预报产品实现业务试运行;强化信息化支撑,68个算法融入天擎,15个省级核心业务系统完成“云化”改造;发展智慧数字气象,构建智慧气象大脑,支撑六大行业场景服务应用。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各级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气象预警融入省“1+13+N”防汛预案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精准发布系统和“叫应”系统,提升全社会气象风险防范意识。深耕粮食安全保障,省委、省政府首次将气象纳入高标准农田九大建设内容之一,省气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南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气象保障体系建设指南》,构建全链条伴随式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调整优化黄河流域气象中心,健全工作机制,协同做好业务、服务、科技和部门合作工作。实施“气象+”赋能行动,强化能源保供、交通安全、乡村振兴、实体经济等气象保障,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周爱春 陈争

深圳:聚焦“4+3”探索发展新路子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印发一年来,围绕广东省深圳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使命责任、目标定位,深圳市气象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聚焦“4+3”,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资料同化技术、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技术、预警靶向精准发布技术等四方面奋勇争先;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智慧气象服务、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等三方面先行示范,全力探索一条以“全灾种监测、全时域响应、全行业研判、全周期服务、全方位赋能”为特征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在粤港澳大湾区天气网站上,用户点选地图上600多个网格点,即可查看大湾区内任何地点的天气预报。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天气网

中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号角吹响后,在国省气象部门的行业指导、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区紧密配合下,市气象局结合深圳实际,出台《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分工表(征求意见稿)》,现已面向各区和市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近两年,深圳气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1+3+N”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成效初显;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发展快速;经专家评审,自主同化系统与CMA-GFS结合驱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效果,部分预报指标优于ECMWF初始场驱动,总体预报效果相当,目前已在全省业务试运行。人工智能临近预报技术研发初见成效,由深圳市气象局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工智能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强降水临近预报中的应用研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华为等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大力发展多种人工智能临近预报技术。

粤港澳大湾区精细数值预报模式研发与应用平台。来源: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网站

同时,深圳市气象局通过优化预报岗位设置、加强预报技术支撑体系、构建“全行业研判”场景化气象服务等创新服务模式,持续完善预报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精准预报的“龙头”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气象信息服务提质增效,建立深圳天气融媒体中心,积极打造人民满意的气象服务。(唐历

武汉:赋能大城市安全运行和精细化治理

一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的指导下,武汉市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赋能大城市安全运行和精细化治理。

前期,武汉市气象局广泛调研,明确发展方向,同时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指导,加强与兄弟省市气象部门深度合作。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气象事业发展得到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气象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多项提案关注气象,多个市直部门与气象部门建立常态化协同联动机制。

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作为“十四五”重点项目之一,武汉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升项目稳步推进,获得投资并明确维护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闭环管理流程,实现“一站式”归口管理、“导航式”流程管理和“跟踪式”督办管理。现已建成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灾害天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武汉气象服务数字化支撑平台并投入应用,“1+6+N”特色气象科普阵地等其他建设任务全线启动、按期推进。

图为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 武汉市气象局供图

“三设立三解决”探索破解科技创新难题。市气象局与市科技局共同设立面向社会的联合气象科技项目,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解决气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技术难题;武汉城市圈的“九城”气象部门共同设立气象联合科技基金,解决“九城”业务服务中的共性问题;设立市气象局科技项目,为武汉气象部门青年业务科技人员成长搭建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创新团队管理,建立专家“一对一”传帮带机制。研发强对流灾害天气识别技术,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改进短临预警技术,搭建武汉人工智能临近预报系统,建成武汉高分辨率快速更新循环同化预报系统。

同时,市气象局探索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一五三”机制,利用《武汉市灾害性天气应对规则》和各部门应急处置细则构成“一套机制”,构建“市-区-街道(乡镇)-社区-网格员”的气象灾害防御“五级网络”组织体系,形成气象信息“政府-社区-居民”“部门-企业-场所”“气象-全媒体-公众”快速转播的“三个链条”。融入“四水共治”做好江城气象“水文章”,围绕城市运行做好交通保畅气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都市农业提质增效,强化武汉“国际湿地城市”生态文明气象支撑,“一赛一策”做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刘琼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