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以气象服务视角解码春天——
点点春光看预报 暖心舒心伴同行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4月03日08:49

编者按:

进入春季,草长莺飞、万物生长,各地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不论是提前锁定“好春光”踏青出游,还是遮阳防晒、佩戴口罩以避免紫外线、花粉等不利影响,公众在春光里出行的方方面面,都有“春日限定”气象服务伴随左右。

聚焦春季户外运动和民众健康生活各方面需求,邀您关注气象部门不断拓宽领域推出的特色预报服务,共享春日暖心与舒心。

春日关键词:赏花一花引得万“花”开

草长莺飞,花事正盛,又是一年赏花时。想要趁着暖阳惬意赏花,离不开准确的气象预报锁定花期。近年来,各地气象部门结合实际,推出花期预报气象服务,既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强公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精准预报 只为完美邂逅

精确捕捉花开花落的时间和特点、满足公众赏花需求,是各地探索开展花期预报的初衷。

“春季气象条件复杂多变,气温回升速度、降水强度等直接影响植物物候进程。气象部门依托长期观测数据与模型分析,推出赏花预报服务,旨在为公众提供科学参考。”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旺杰介绍。

3月2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气象局服务人员前往董周乡五里岭万亩梨园开展梨树花期直通式气象服务,并根据此次服务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优化气象预报产品。王振东 摄影

在林芝,每年3月至4月,绵延百里的桃花与雪山、峡谷交相辉映,吸引无数游客慕名而来。为让游客有更好的赏花体验,市气象局从每年1月开始,分析花芽膨大期、开放期与气温的关联性,结合历史数据与实时监测数据,提前1个月发布花期预测。

“春季来武汉赏樱花”已成为湖北武汉的城市名片之一。3月7日,省气象服务中心发布了今年的樱花花期预报,为游客赏樱提供精细化服务。

“从2016年起,我们已连续10年发布武汉大学樱花花期预报产品。经过不断摸索,樱花预报产品已包含初花期、盛花期和花期长度三要素,能提前两天左右精准预报。”湖北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谭静介绍,省气象部门还开发了“武汉赏樱天气地图”小程序,包含花期预报、赏樱天气等内容,游客可以查询全市70余处50株以上赏樱点的花期预报、主要观赏品种和观赏位置,逐小时和未来7天天气预报等信息。

 3月31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何楼村,列车穿过金色的油菜花海。杨中勤 摄影

因地施策 助力赏花经济

在“新疆第一春”托克逊县,杏花节已成为这里重要的旅游节日,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百姓增收。在今年杏花节开幕式的举办地夏镇南湖村,上万名游客踏春而来,既赏花海胜景,也品地道美食。

“气象部门的花期预报很准,提前订房的人比往年多了许多。我们的农家乐天天满座,生意非常好。”南湖村农家乐老板赛迪尔丁·拜迪尔说。

“我们县春季容易出现大风天气,且气温变化较大。针对这些可能影响游客赏花体验的气象因素,我们提前开展杏花节专题气象服务,帮助游客提前安排赏花行程,避免错过最佳观赏时间。”托克逊县气象局副局长阿地力·苏拉衣曼说。

同样凭借赏花成为“春日顶流”的,还有浙江绍兴的柯桥区。3月22日至26日,“湖畔花海季”在瓜渚湖公园举办,30余场特色活动吸引了长三角地区的游客超45万人次,创下柯桥区春季文旅活动的人流量新高。

3月22日至26日,“湖畔花海季”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瓜渚湖公园举办。图/徐晔

其背后,气象部门的赏花预报功不可没。柯桥区气象局精准锁定3月15日至16日的降雨过程及22日至23日的升温趋势,建议将原定于3月中旬的活动调整至最佳赏花期。调整后,花期适逢晴朗天气,游客日均停留时长从2.5小时延长至4小时,单日瞬时人流峰值突破9万人次。

不仅如此,柯桥区气象局还为露天音乐会、特色集市、水上体验等30余项子活动提供“分时分区”预报服务,确保相关活动零延误。据统计,此次活动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环比增长30%,东湖民宿群入住率达98%。

紧扣大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各地气象部门持续赋能赏花经济,释放多元价值,正如柯桥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丁杭芳所说,如今的气象服务不再是“幕后参谋”,而是文旅名片的核心竞争力。(张宏伟 李傲 何玉婷 苏宏旸 蒋小燕 包君俏

春日关键词:花粉过敏精准“看天”科学防治“风媒花”

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不少人却因为花粉过敏,不能舒心享受春暖花开的美好。

与需要昆虫授粉的梨花、桃花、樱花等“虫媒花”不同,春季过敏的“元凶”通常是“风媒花”,即那些花粉依靠“风”传播的柏树、垂柳、杨树和桦树等。这些树木的花粉产量大、重量轻,易被吸入,春风一吹,就飘扬数十甚至数百公里,引发过敏人群的各种症状。研究表明,全球约12.3%至39.8%的人群受花粉过敏困扰,且这一比例正随气候变化逐年攀升。

花粉浓度和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春季平均气温决定了花粉飘散的开始时间,当回暖较晚且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低1℃以上时,花粉飘散就会比较晚,可能同比推迟5天至8天甚至10天;如果连续一周平均温度都在16℃以上,花粉就会很快进入暴发季。同时,风力决定了花粉的传播范围,当风力达4级以上时,花粉就会向远处扩散,本地的花粉浓度会降低。此外,相对湿度较大时,花粉颗粒增大,不利于传播;降水有利于清除空气中的花粉。

“北方地区花粉过敏情况较南方地区更严重,这与北方春季干燥少雨多风的天气有关。降雨对花粉能起到冲刷和沉降作用,能降低空气中的花粉浓度。”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怡介绍。

近年来,该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根据全国致敏植物分布及物候观测数据和各区域不同致敏植物的始花时间等,分析气象条件对植物开花的影响作用,联合建立致敏木本植物物候模型,确立了常见致敏木本植物发育传粉的积温阈值,构建了16种致敏植物始花期预报模型,并通过相关模型来预测花粉期开始时间。“目前已制作了柏树、垂柳、毛白杨、桦树等常见致敏树种的花粉始期进程图,帮助公众预防花粉过敏症。”李怡说。

4月1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灵芝湖花海,游客拍照打卡,乐享春光。王启蒙 摄影

目前,北京北部、河北中部、山东北部及陕西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即将进入垂柳花粉期,北京南部、天津、河北南部、山东中部、陕西中部等地部分地区即将进入毛白杨飘絮期。

在天津,气象部门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率先开展花粉的日常观测,随后结合监测数据开展花粉浓度特征研究、花粉浓度与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相关分析研究,并根据不同种类植物花粉致敏性的强弱,按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进行花粉浓度等级划分,建立了花粉浓度预测模型,开展花粉浓度等级预报业务。目前,天津市气象局研发了哮喘预报模型,开展哮喘气象风险等级预报,今年还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

4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发布了今年首期春季花粉浓度气象服务产品。通过构建“气象—环境—健康”的多学科交叉创新机制,自治区气象部门联合卫健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将花粉监测预报监测服务拓展到九个盟市,升级致敏花粉浓度监测预报产品,与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开发花粉实时监测小程序,可实时查询呼和浩特市区、呼和浩特东郊区、呼伦贝尔市区、鄂尔多斯市区和乌兰察布市5个地区花粉浓度信息。

3月31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气象局发布杨柳絮始飞期预报,预计今年杨柳絮始飞时间为4月13日至20日,较去年推迟2天,当地杨柳絮飘飞时间将持续至5月上旬末中旬初。根据预报,垦利区园林部门已迅速制定实施防御杨柳絮飘飞措施,对杨柳树进行修剪作业,利用高压水枪对杨柳树进行喷水冲洗,注射喷施抑花剂,加密洒水车作业频次。(李悦 弓盈 樊文雁 陈悦 刘春兰

春日关键词:踏青出游 指数预报 让户外活动多点安心

什么户外活动与4月的春天最适配?选项中一定有露营和放风筝。

“找一块避风的平整草地,支起一块天幕、一顶帐篷,铺上野餐垫,打开折叠桌椅,与三五好友享受惬意慢生活……露营已成为我们节假日的一种休闲方式。”说起露营,40岁的李先生颇有心得。

“这周天气转暖,顾客的预订量有所增长。根据天气预报,我们会及时调整露营地内帐篷、天幕、暖盆等设施的配备。例如,根据风力、风向,随时调整游客帐篷的位置。”北京市昌平区相关露营地负责人表示。

此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就针对户外露营气象服务需求,推出了精细化露营指数预报等产品。多地气象部门也结合文旅气象服务需求,开展露营气象服务。

北京市昌平区某露营地 图/姜可欣

在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局联合当地文旅部门推出露营气象适宜度指数预报,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对外发布。面对不同的露营场景,当地文旅部门还根据预报给用户提供更细分、多场景的旅游推荐指南,如针对海滨露营地,开展海滨旅游与日落景观相结合的观赏体验推荐;针对山地和森林露营地,开展徒步与观星景观相结合的观赏体验推荐;针对温泉露营地,开展泡温泉与篝火夜晚相结合的观赏体验推荐。

“露营气象适宜度指数是反映露营目的地天气和气象条件对露营活动、景观游憩价值和人体舒适度影响程度的综合指标。”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陈杰介绍,根据影响露营活动的气象、生态环境及旅游体验等因素,结合露营地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雷达卫星等数据和网格预报产品等,利用相关模型,分别计算人体舒适度指数、高影响天气风险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景观游憩价值指标等,最终得出露营气象适宜度指数。

各地纷纷迈出探索脚步:在四川,成都气象部门创新开展露营指数专题预报,为游客安全舒适露营提供科学参考;浙江金华气象部门建设山地露营气象服务先行试验点,探索露营气象服务新模式……

在春日,放风筝也是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的一项户外活动,风筝在空中的飞行方向与风力、风向有密切关系。

“天气转暖,周末和朋友开车去平谷风筝谷,体验放风筝的乐趣。”北京市民姜女士告诉记者。

平谷风筝谷位于平谷区镇罗营镇下营村千亩梯田,该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风力达3级至4级,适宜放飞风筝。为了给风筝爱好者提供更精准的预报,每年4月,平谷区气象局加密观测风力情况,联合镇政府发布放风筝气象指数,为公众提供及时、精细的放风筝适宜度指南。(王畅 张冰

春日关键词:防晒穿过阳光边界 读懂紫外线“危险信号”

紫外线作为太阳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天然助手”,也是皮肤健康的“隐形威胁”。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全国各地晴朗天气增多,紫外线强度显著增强。那么,各地气象部门如何帮助公众科学应对紫外线?

紫外线也有地域和季节偏好

紫外线强度不只与是否天晴有关,它更像一位会挑地方的“游客”。

海拔越高,云量越少,紫外线强度通常越强。在青藏高原,稀薄的空气让紫外线毫无保留地照射下来,拉萨的紫外线强度比同纬度的成都高出30%。

在东部沿海地区,看似温柔的海风里也暗藏玄机,上海外滩、青岛栈桥等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能把紫外线反射增强10%至15%。

就连城市高楼也成了紫外线的“帮凶”,玻璃幕墙之间反复折射的光线,能让市中心的紫外线强度比郊区高12%。

气象监测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昆明等少云地区常年位居紫外线强度前列,而重庆、成都则因多雾多云的“天然防晒屏障”,成了紫外线“温柔区”。

此外,紫外线强度的季节差异也很明显。春季是紫外线强度逐渐增强的时期,特别是在晴朗、干燥的天气条件下,紫外线强度可达较高水平。而冬季紫外线强度则相对较弱,但雪地的反射作用会增加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

面向需求开展紫外线强度和指数预报

2024年,聚焦气象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需求,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强化与省级气象部门联动,研发打造面向游客的“放心游 晒不黑”旅游气象服务一体机,以防晒为主题,集紫外线强度预报、天气预警、旅游特色天气预报等为一体,布设在相关景区,赋能各地文旅产业发展,满足游客出行需要。

在天津,市气象局依托覆盖全市的气象观测站网,结合风云气象卫星和数值预报产品,构建起紫外线指数监测预报体系,并利用紫外线辐射观测数据对预报产品进行检验,进一步提高紫外线指数预报准确率,为重大活动保障和精细化决策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天津市气象局还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未来24小时紫外线指数预报。用户打开“天津气象”手机APP,利用基于位置的紫外线实况追踪功能,还可以查询所在地区的紫外线强度。此外,在紫外线高发期,市气象局还会通过短信为用户提供“点对点”定制化气象服务,帮助用户科学防晒。

在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西藏,紫外线相对较强。围绕公众的个性化需求,自治区气象局持续强化监测和分析,准确预测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太阳辐射来判断紫外线强度,帮助人们提前了解紫外线辐射情况,发布紫外线强度等预报服务产品,着力增强公众的获得感。

分级采取措施抵御紫外线

当前,多地正处于紫外线强度的“爬坡期”,3月下旬至10月底是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的时期,一天中一般10时至15时的紫外线最强。

“我们针对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人群以及节假日户外出行的公众的需求,通过短信、电视、手机APP等渠道发布紫外线强度预报,提供天气信息和健康提示。”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气象灾害监测与服务科巴桑卓玛介绍。

天津市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樊文雁建议,不同人群根据不同时段的紫外线强度采取分级防护措施。例如,老人、儿童青少年群体可在10时前、16时后晒太阳半小时左右,促进儿童身体钙吸收与骨骼发育。而在紫外线辐射指数较高时期,公众出行可采用物理屏障如遮阳伞、帽子、墨镜、防晒服等来阻隔阳光,减少紫外线照射时间,或是及时涂抹防晒霜,给皮肤设置化学防线。

春季是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好时节,但也要警惕紫外线的危害,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紫外线强度和指数预报,科学采取防护措施,更好地享受阳光带来的温暖与快乐。(杨莹 樊文雁 次旦久美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