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深度
防抗救相结合 气象助力防范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1年12月15日09:15

  中国气象报记者吴彤 通讯员 矫玲玲 王悦 杨晓丹

  一个小小的火点,旦夕之间就能毁掉一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长成的森林。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消息,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98起,受害森林面积达2064.9公顷……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精神,也深深落实于气象服务森林防火的实践中。

  防于未“燃”——下好监测预警“先手棋”

  “那时火势迅速蔓延,人们来不及反应,一下子涌到街上,风声、哭喊声融到一起,沙子打到脸上生疼,只想快点逃到河水里,那是求生的最后希望……”黑龙江省漠河市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宣教员马景春回忆起这场大火仍心有余悸,当时的她只有14岁。

  1987年春季,大兴安岭的气候超常干旱、燥热少雨,风速、风向可直接影响森林火灾的传播方向和蔓延速度。“在紧要关头,气象部门精准监测风向、风力等信息,为扑火提供了科学依据。”马景春说。

  三十多年过去,如今的大兴安岭地区对森林火险因子加强监测,定时发布森林火险和气象预报信息,及时启动预警响应机制,为森林草原火灾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提供支撑,创造了多年“人为火不发生、雷击火不过夜”的纪录。

  “宁可把钱花在主动预防上,也不花在被动扑救上。”大兴安岭地区气象台台长陈方深说。把火灾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关键之举。

  “主动预防”里,监测火源是关键。要根据天气气候、森林可燃物和热源点(火点)三方面研判火源,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但卫星能派上大用场——运用遥感卫星对地表监测,资料经计算机处理,识别出红外高温点,再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就能定位热源点。

  这套流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工作人员最熟悉不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开始研究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技术探测森林火灾的方法,1987年为扑灭大兴安岭林火及时向国家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70余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彩色图像,而如今,综合利用风云卫星等多源资料开展全国森林火灾监测,制作火情分析报告已成为每天的日常。

  “范围广、时次多、精度高,尤其在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在吉林省气象局,值班人员唐晓玲一边操作卫星遥感系统,一边向记者介绍其巨大优势。

  当这种优势与飞机观察、高山瞭望和地面巡护有机结合,便让我国森林防火通信指挥和火险因子管控能力有效提高。

  监测到火点之后呢?从2016年3月7日16时,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首次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正式发布高森林火险红色警报开始,国省市三级平台的纵向、横向联动发布,以及国省市县四级机构响应开始成为现实。

  “发令枪”一级级迅速传导,从一个个手机端、大喇叭里传到了一户户村民手里。

  图为黑龙江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人员在飞机上研究作业方案。富饶摄

  扑在一线——当好“侦察兵”与“增雨团”

  当然,不只是“发令枪”。

  “西昌火势渐猛,急需气象支援。” 2020年3月31日零时,一通紧急电话响彻四川凉山州气象局,工作人员立即前往火场。

  西南林区是典型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又有干热河谷气候特点,乱流现象时常发生,同时地形复杂,卫星和雷达很难监测到局地对流天气,建立便携式应急观测站是获取当地准确天气形势的有效办法。

  凌晨1时,应急气象观测站选址确定,距离火场仅600米,成为战场上最前线的“侦察兵” 。1个半小时后,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凌晨3时,森林防灭火联合指挥部收到了第一份包含火场气象资料的专题天气预报……这一天,气象部门为9处火场提供18次滚动预报,为各部门救火行动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为南充市气象局增援的技术人员在木里火场附近调试雷达车。南充市局供图

  图为南充市气象局增援的技术人员在木里火场附近调试雷达车。南充市局供图

  每当火情紧急,人们最盼望的还有人工增雨作业。而一旦自然条件具备,一场有效的空地结合立体式人工增雨作业就能让许多消防员不再置身于危险之中。

  还是那场火。4月4日14时,驻守在西昌青山机场的增雨飞机起飞。70分钟后,随着4支地面流动作业点的增雨作业队伍发射数枚火箭弹,呼啸着冲向云霄。骤然间,雨从天而降。

  再往前追溯,2018年6月,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扑火形势严峻,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果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产生了超过预期的有效降水。“气象部门几十人的队伍发挥了几千人的扑火作用!”扑火总指挥长李树铭高度评价。

  “精”在未来——升级技术服务合力出击

  从数次美国加州山火,到少见北极大火,近年来全球森林火险形势正在发生变化。专家分析,背后的推手可能正是全球气候变暖。而我国也没有例外。

  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副局长彭小国表示,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叠加,加之潜在风险不断增多,火险形势严峻复杂。

  日益严峻的挑战,激励着森林防火气象服务不断前行。

  ——监测从卫星向雷达拓展。福建气象雷达应用创新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监测林火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输电线路附近山火的实时探测和自动报警,有效保障了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预报时效和精细化程度提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森林草原火险预报模型客观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达5公里×5公里,延伸期森林火险预报技术研究将预报时效延长至10天到20天。

  ——智慧服务深入应用于各环节。森林防火相关部门通过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安装的SWAP网络版,可在线实时查看风云四号卫星火点、云图和降水等多种产品,通过智慧天眼火情监测APP可实时与多部门实现火情监测信息共享。

  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守护生命安全,让绿色拥抱大地,就是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实实在在的效益。(郑伟 徐玉强对本文有贡献)

  图为FY-4A气象卫星四川省木里西昌火情监测图。

  (责任编辑:颜昕)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