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增强社会保护能力,使民众免受复杂气候风险的冲击。”
近日,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研究人员开发的这一人工智能(AI)早期预警系统有望重塑全球应对气候灾难的方式。
研究人员结合卫星数据与强大的AI模型,打造出能生成超本地化预测的技术,不仅可预测极端天气的发生时间,而且可以预测其对特定社区产生的影响。
传统预报能提供风暴或高温预警,但往往难以预测其灾害性天气产生的影响,比如干旱可能造成对哪一地区农作物严重受损。
该系统整合了气象、生态和社会经济数据,其预警分辨率可精确至20米。该团队的目标简明扼要却意义重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预警,加快应对效率,挽救更多生命。
这一概念提得正当其时——一方面,极端天气愈发频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创新也处于鼎盛期。英国《卫报》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数据的分析指出,极端天气更加频发、持续时间更久、破坏力更大。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首席研究员马库斯·赖希施泰因表示:“我们不仅要尽可能准确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可能产生影响,还要融入科学传播和心理学成果,确保预警信息能够易理解、被重视,让人们理解、重视预警,并促使个人及政府根据预警采取有效措施。”
人工智能驱动的早期预警系统(EWS)不仅能够加快灾害应对效率、改善决策,更有望长期帮助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研究人员希望将该技术分享给全球各地的援助和救灾组织。
将人工智能融入早期预警系统,是因为AI具备从过去的案例中学习并模拟未来结果的能力。通过预测未来数年或数十年的天气影响,社区可建造更耐冲击的基础设施、种植耐旱作物,或重新考量住宅和道路选址。
该早期预警系统的长期目标是开发一款易操作的手机应用,为全球提供通俗易懂的预警和防灾建议。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数据,90%与天气、气候和水灾相关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因此此类系统在发展中国家应用尤为关键。
正如发表于《自然·通讯》期刊的研究报告所述,这项技术是一个转折点。
(来源:The Cool Down网站 编译:高宇平 刘淑乔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