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观点
以忠诚底色绘就民生暖阳
——一论“忠诚为民、精准及时、创新奉献”气象优良传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10月16日07:57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面对华北极端强降雨、“风王”“桦加沙”,气象工作者执科技利剑与风雨赛跑,用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举部门之力的高水平保障中,“蓝天丽日、天气晴好”成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亮丽底色;从践行毛泽东主席“常常把天气告诉老百姓”的谆谆嘱托出发,如今的公众服务满意度稳定保持在90分以上……锚定党和国家需求,心系四方百姓安危,细数人民气象事业80年来辉煌成就,“忠诚为民、精准及时、创新奉献”气象优良传统始终贯穿其中,熠熠生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1945年,人民气象事业在延安凤凰山下启航,同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80年来,人民气象事业根植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气象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让红色基因从延安时期赓续至今。回望来路,“忠诚为民”始终蕴含于气象工作的一点一滴、体现在气象工作者的一言一行,让人民群众一眼就能认得出、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得到,彰显着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鲜明政治品格。

“忠诚为民”的底色,体现在坚定不移跟党走的行动中。把忠诚刻在灵魂深处,才能志坚如磐。革命年代,先辈们以“行,哪儿需要,我就去哪儿”的赤诚,在战火中播下气象火种;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陈金水在世界屋脊坚守33年,到孙立驻守南疆海岛10余年,一代代气象工作者生动诠释“在平凡中体现先进性”的信仰。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如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气象综合实力稳步跃居世界前列,气象工作的“一日不可或缺性”愈发凸显,气象事业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发展活力。在前进道路上,要始终坚持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领导,胸怀“国之大者”,更加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落实好新“三定”规定,奋气象之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添彩。

“忠诚为民”的温度,体现在“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成效中。80年来,从革命圣地出发,于峥嵘岁月中磨砺,气象服务触角延伸至农业、交通运输、能源、金融、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这样的温暖,充盈着百姓安居乐业图景的不同切面。如今的气象服务已成为覆盖面最广、满意度最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它曾为超强台风、极端暴雨等一次次气象灾害防御赢得主动,也为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增光添彩,曾在三峡工程、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中保驾护航,也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注入活力——气象工作者以融入千行百业、惠及亿万百姓的实打实成效,生动诠释“忠诚为民”的价值归宿。在前进道路上,要顺天应人、测天为民,把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气象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忠诚为民”的力度,体现在攻坚克难、冲锋在前的担当中。人民气象事业从一穷二白起步,在砥砺奋进中开拓、奋起直追中超越,而今,“大国重器”风云气象卫星整体水平稳居世界前列,新型天气雷达等关键元器件基本实现自主可控,“气象芯片”数值预报系统摆脱对欧美的技术依赖……在气象现代化的每一个突破背后,气象工作者以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胆识、魄力与智慧,冲锋在前答好“为民卷”,倾力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前进道路上,要继续不负重托,牢固树立和践行“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的正确政绩观,坚定把“忠诚为民”的政治信仰转化成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把“忠诚为民”刻进骨子、见诸行动,必须一以贯之、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为民、精准及时、创新奉献”气象优良传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铸就气象强国建设新辉煌!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