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创新,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奉献,是广大气象工作者永不暗淡的精神底色。“创新奉献”作为新时代气象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忠诚为民”“精准及时”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气象工作者接续奋斗的精神旗帜。
回望漫漫征程,从人民气象事业创建至今,80年来,气象工作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建设观测站网、发展气象卫星、研发国产数值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无数观测员、预报员和科研人员,或扎根高山、海岛、荒漠,或日夜坚守岗位、攻克技术难关,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些光荣的成绩,正源自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源自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这些光辉的奋斗历程,是新时代气象优良传统“创新奉献”的生动源头。
进入新时代,“创新奉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气象实践中被赋予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体现出自立自强、以人为本、全球担当的鲜明特征。
追求科技自立自强是核心所在。当今科技创新,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形成协同攻关的创新生态。传统气象学科向地球系统科学拓展,与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而“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奉献始终如一。正因如此,“气象芯片”数值预报系统在摆脱对欧美技术依赖、实现自主可控后,仍不断攀登新高峰;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模型部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牵头发起国际示范计划;9颗风云气象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全球监测能力;北斗探空技术革新百年传统,成为全球观测系统发展示范案例。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根本底色。当今时代,不仅需要科技上的攻关,也迫切呼唤服务和治理上的创新,而这些创新恰恰发轫于广大气象工作者日复一日、昼夜轮转的坚守与奉献,落脚于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并转化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面对极端天气频发、多发、强发趋势,各地因地制宜建立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实施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为防灾减灾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助力数字化社会治理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背景下,气象已融入服务70 余个行业,持续释放气象数据的乘数效应,投入产出比高达1:50。
秉持胸怀天下、服务全球是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中国正在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我们秉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致力于为全球防灾减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发布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向吉布提、蒙古国捐赠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让中国早期预警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跨越国界、惠及全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气象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创新奉献”的时代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续写气象新篇章。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勇当创新驱动的开路先锋,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气象观测更加精密、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气象服务更加精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奉献中实现价值升华,持续优化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更好地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好地肩负起守护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重大使命。要坚持系统谋划、激发活力,营造创新奉献的良好生态,完善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气象精神,让创新成果更好服务国家、服务人民,让每一份奉献都产生最大价值。
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攻克技术难关,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服务国计民生,让创新之火永远燃烧,让奉献之歌永远嘹亮,我们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新的荣光!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