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观点
中国气象报评论:以过硬的汛期气象服务检验学习教育成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8月07日07:44

中国气象报评论员

当前,正值全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严峻的汛情,是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直接考验,更是对各级气象部门政治担当、工作作风、业务本领的全面检验。值此紧要关头,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要在防汛战场上采取扎实有效的具体行动。将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同抓好汛期气象服务、推进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正是校准思想航向、锤炼过硬作风、打赢防汛主动仗的关键一招。

作风建设,关键在“深”,根本在“实”。防汛这场硬仗,呼唤“硬核”担当,而担当的底气源于思想认识的清醒和作风建设的扎实。6月至7月,全国气象部门持续开展第24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旗帜鲜明地将“强党风转作风,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与筑牢防汛作风堤坝并提。从问题挖掘的深度,到整改落实的速度,再到实战检验的力度,气象部门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查短板、祛顽疾、提效能的“真行动”:去服务现场捕捉细节梗阻、技术盲点、流程障碍与服务短板,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对症下药” ;在汛期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在实战中磨砺本领,以实绩检验成效。这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战为课堂的“学查改”一体化推进,正是凝聚防灾减灾强大合力的基础所在。

“学查改”一体推进凝聚起防灾减灾合力。防汛减灾,分秒必争,气象预报预警的精准度与服务的有效性直接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气象部门以汛为令,强化观测、预报、服务“咬合”,压实责任链条,预警更精准,服务更精细。云南省怒江持续强降雨中的递进式服务和精准“叫应”确保人员安全转移;贵州黔东南极端暴雨期间提供科学支撑,助力近5万人避险;湖北郧西强降水过程中迅速启动“叫应”机制成功化解山体崩塌威胁……一个个成功避险的案例清晰昭示:时效逐步缩短、空间不断精准、内容更具针对性的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不断缩小灾害防御“包围圈”,有力支撑地方党委、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决策。而防灾减灾合力的形成,正是“学查改”成果在业务实战中最直观、最有力的体现。

面向未来,动力在“新”,保障在“智”。防汛减灾是持久战,我们欣慰地看到,科技创新的引擎正在汛期服务中强劲发力。今年汛期,国家气象中心搭建基于AI的“3161”递进式强对流预报业务技术体系,打造贯通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的扁平化短临天气预警协同系统,为预警信息秒达业务一线装上了“智慧大脑”。各地气象部门依托云端大数据技术,实现暴雨预警信号乡镇级精准推送。面对先后三次登陆我国的台风“丹娜丝”,福建升级智能算法,强化台风“丹娜丝”的临近预报能力;浙江省气象局融合新型雷达组网,精准捕捉小尺度强对流天气,为预报服务提供了新型观测资料支撑……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在风雨中砥砺初心,为防汛减灾注入动能。这充分证明,将学习教育激发的严实作风和创新锐气融入科技攻关,能够释放出守护安全的巨大潜力。

汛期“大考”前,防灾减灾成效是答卷。各级气象部门务必保持高度清醒,深刻认识当前防灾减灾形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广大气象工作者当以学习教育激发的严实作风和昂扬斗志,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再加压力、再鼓干劲,将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守护江河安澜、百姓安宁的坚实力量。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