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崭新、环境整洁,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中国结。
5月13日下午,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兴宁镇福兴苑小区,“平常商行”小卖部老板、65岁的白廊镇龙溪村村民谢平华,带着“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的记者走进了这个崭新的小区。
福兴苑小区 摄影:李锡成
这个看似平常的小区,却并不平常。2024年7月26日至29日,受台风“格美”影响,资兴遭遇极端暴雨。这里是暴雨天气过程后资兴建设的规模最大、安置人口最多的集中安置点。
福兴苑一期综合住宅200套,二期450套均已全部交房 摄影:林城
“今年1月我们就搬了进来,房子地理位置好,建得也舒适,以前一下雨就担心受灾,现在放心多了。”今年春节,谢平华在温暖的新房中度过了新年。
谢平华笑着和记者分享搬迁后的喜悦心情 摄影:李锡成
特大暴雨发生后,资兴市统筹城镇购房安置、货币安置、集镇集中建房安置三种方式,其中,集镇集中建房安置分别在兴宁、州门司、八面山、黄草等乡镇建立4个安置点。谢平华在福兴苑选购了一套三居室。
谢平华家客厅 摄影:李锡成
记者走进谢平华家中看到,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厨房和卫生间干净敞亮,门口转角处还放着两盒电子爆竹。“这些都是买来庆祝搬家的,爆竹声响象征着辞旧迎新嘛,而且我们在这边有什么问题困难,党和政府都会帮忙解决,不是搬过来就没人管了,这让我觉得很幸福!”谢平华笑着说。
谢平华家的厨房,冰箱上贴满了可爱温馨的冰箱贴 摄影:李锡成
安居、乐业都是民生。为解决受灾群众转移后的就业问题,资兴市开通“就业需求清单+岗位供给清单”机制,并通过设立就业帮扶岗位、集中安置点门面减免租金、开通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等多项举措满足不同群众需求。“现在小区楼下的商业门面优先租给我们,还免一年租金。”谢平华之前在村里开小卖部的房屋被冲毁后,在福兴苑重新开起了“平常商行”。
谢平华向记者介绍自家小卖部生意情况 摄影:李锡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柑橘、生姜等都是资兴特色产业。“我在村里养了100多头黑山羊,种了几亩生姜。洪水冲走了20多头黑山羊,生姜地也毁了将近一半。但好在提前接到气象预警,我们连夜跟着转移,所幸人都安全。”谢平华说。在那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资兴市气象局严格落实“631”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机制,重点强化决策“叫应”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资兴市气象局局长秦克强介绍,“7·26”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后,气象部门多次进行总结复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方案。“通过仔细规划选址,我们在集中安置点附近新建一个自动气象站,并加装可实施监控的摄像头,进一步完善区域气象监测数据质量。”
福兴苑小区马路对面的自动气象站 摄影:林城
目前,资兴市恢复重建并升级改造自动气象站40个,新建区域气象站视频监控系统43套,增设户外气象要素显示屏14套;成功立项《东江湖区气象垂直观测和早期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启动第一期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配套建设工程,工程预计今年竣工,将有效弥补全市气象监测短板。
资兴市气象局局长秦克强展示新投用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摄影:李致远
同时,市气象局部署新建了集气象预报预警天气盒、移动终端及触摸一体机于一体的气象预警指挥响应系统,构建起从应急指挥部延伸到各部门和乡镇的“监测-预警-指挥”一体化应急响应链条,实现气象预警信息重点区域全覆盖,全面提升灾害应急指挥效率。
资兴市回龙山自动气象站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烟炉 摄影:林城
小小的“平常商行”里,不时有客人走进。不远处的摊位旁,一群邻居围坐在一起闲聊家常,欢声笑语不断。他们的生活正逐渐恢复往日的平静与安宁。而在百姓身边,郴州市委、市政府,以及气象等各部门的干部职工,却丝毫不敢松懈,仍默默地扎实地履行着职责、守护着谢平华们的“平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