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年味儿最浓的一天。凌晨4点,天还没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已经起床,为了早点赶到单位准备天气会商材料。
徐珺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单位过除夕了,她对节日的概念已逐渐淡去,只记得每次过年值班都在分析天气。
去年除夕,寒潮天气过后气温大幅回升,徐珺担心融雪、融冰可能引发次生灾害。而今年,春运高峰遇上今冬以来最强雨雪天气,最让徐珺牵挂的,是西北地区东部等地的降雪对公众出行的影响。
1月22日,在中国气象局与交通运输部视频会商中,徐珺汇报天气形势,指出强降雪对交通的可能影响。“提前研判气象灾害风险,能助力相关部门早行动,保障公众度过一个欢乐、平安、祥和的春节。”
做好科普解读也是首席预报员工作的重要一环。在面向公众讲解春节假期天气时,徐珺更多从公众需求出发,关注雨雪会不会导致车辆困在路上、降温后人们体感冷不冷,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因为值班,徐珺今年又不能和家人吃年夜饭了。“除夕值班并不孤独。”她说,中央气象台的每个岗位都有人在坚守,“每年这时候单位都会给我们准备饺子,大家互相拜年、拍合影,感觉很温暖。”
几天前,徐珺回了趟老家,给家里备好了年货,和家人短暂团聚。徐珺父亲当了一辈子警察,反复叮嘱她要好好工作,为国泰民安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人对我经常性的节假日值班都很理解和支持。”一提起9岁的儿子,徐珺脸上露出了笑容,“儿子是个小暖男,我说去值班他从来不会黏着我,因为他知道我在下班后会好好陪伴他。”春节假期,热爱户外运动的徐珺打算带着孩子去冲浪、潜水。
连续高强度值班,尤其是遇到重大天气过程、身心压力大的时候,徐珺喜欢通过运动给自己“充电”,保持好状态。
这两年,徐珺在值班之余,专注于攻克具有挑战性的前沿技术难题——极端降水人工智能预报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和更多静下心来的探索研发。”
除夕夜,很多地方有守岁的习俗,而徐珺回家后得早点睡,因为大年初一、初二也有值班,需要早起。
徐珺的春节假期开始得晚,结束得早。作为亚冬会气象保障服务专家组副组长,她初十就要回来。
从亚冬会火炬传递到开幕式专题预报,徐珺前期做了许多工作,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文献,不断积累沉淀,对赛区气候特征、赛事高影响天气做到心中有数。“我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尽心做好保障服务。”
(作者:吴彤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