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党旗飘扬>党员先锋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这支党员突击队与“格美”交锋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8月08日10:24

7月28日,今年第3号台风“格美”停止编号。其进入我国以来,在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一场场狂风暴雨,给沿途地区造成不小损失。在迎战“格美”的关键时刻,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台风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组织台风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开展台风观测预报业务一体化试验,在风雨中逆行、在黑夜里坚守,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抗击台风一线高高飘扬。

7月20日,台风“格美”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在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统一部署下,上海市气象局组建观测团队,开展以“格美”为试点的外场协同观测试验。

承担本次任务的是上海台风所台风野外观测党员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12名成员多次参加台风野外观测,均有着较为丰富的台风野外观测经验,“利奇马”“烟花”……他们追踪台风的脚步遍布我国东南沿海。“作为科研人员,必须要走出‘象牙塔’,到台风防御一线。”突击队队长汤杰说。

自20日起,由上海台风所和复旦大学联合开发的CNOP台风目标观测敏感区识别系统便进入运行状态,每日滚动更新,将台风“格美”最新敏感区识别结果传递给观测团队。观测团队则利用地基、海基、空基和天基等多源观测设备,以协同观测的方式探索实现台风观测敏感区识别—台风观测业务试验实施—多源台风观测资料同化—模式预报应用—效果评估的流程一体化。

此次试验重点观测过岛台风的精细结构并研究其维持机制和极端降水的形成机理,检验和加强廓线观测资料在台风模式业务预报中的应用能力。针对以上目标,上海台风所野外观测团队布设十余部国际先进的新型观测装备,在福建平潭和霞浦分别组成两张观测网,捕捉台风精细风场结构。

7月23日,最新的观测敏感区识别结果呈现在屏幕上,突击队经过激烈的研讨,决定兵分两路,分别奔赴霞浦、平潭与台风“格美”开展正面交锋。

两组突击队员甫一抵达观测地点,便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勘察观测区域、布置并加固仪器、检查仪器运行情况……一项项准备工作在队员们的通力合作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击队员还要在整个野外观测试验过程中随时待命,应急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以保障所有观测设备在“格美”正面来袭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7月24日,突击队员严嘉明(左)、林立旻(右)安装调试移动车载观测设备。 张帅摄影

7月24日,依托中国气象局华东台风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以及平潭气象观测站,突击队联合沿海各省市气象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高校及仪器设备厂家,以固定站点配合移动观测设备的形式,针对台风定强定位能力、近海台风强度变化预报和近海台风强降水微物理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观测,获取第一手实时观测资料并上传至外场试验资料综合处理子系统,为台风监测预报提供参考。

台风临近,风雨愈烈。此时正是突击队开展探空气球施放工作的关键时刻,如果探空气球可以深入台风眼,就能够精准获取台风路径相关数据。为此,队员们24小时驻守现场,在狂风暴雨中每2小时放飞一次气球,成功捕捉了从外雨带到台风眼区再到台风外围的结构演变情况。

连续10多年参加“追风”工作的张帅说:“面对台风,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突击队队员汤胜茗是第二次参加“追风”试验,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依旧忧心不已。“我在平潭一切都好!”工作间隙,他拨通视频电话向父母报了个平安,又赶忙投入仪器检查工作中。

(作者:戴宇凡 责任编辑:苏杰西)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