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随着最后的液化天然气经过卸料臂进入管道,源源不断地从船上输入到储罐,这艘来自卡塔尔,全长345米的世界船型最大的LNG运输船舶“乌姆”(UMM SLAL)轮在阳光岛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的工作也暂时告一段落,即将安全驶离。
江苏如东阳光岛面积仅3平方公里,却矗立着6座巨大的LNG储罐,总罐容达108万立方米。常年能支持江苏省1/3的天然气供应,已累计接卸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LNG超6000万吨,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输气”站。
“LNG接收站的安全平稳运行与天气息息相关,尤其对LNG船舶安全接卸非常重要。”中石油江苏LNG公司生产设备部经理刘涛告诉记者,LNG运输船进出港需要满足风力不超过6级、浪高不超过1.5米、能见度不低于2000米等天气条件,全天候风力、浪高、能见度等要素的预报必不可少,“我们会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天气预报来合理调整LNG船舶接卸安排”。
近年来,为更好地服务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打造“气象+园区+企业”的石化服务体系——由省级气象部门提供技术、产品、平台等科技支撑,由市县气象部门对接当地石化园区和相关企业因地制宜开展精细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实现研发、技术、产品、应用、服务的精准“咬合”,这一模式在如东已形成完整闭环。
南通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严迎春介绍,该市依托省气象部门建立的高影响天气阈值体系,将气象因子与致灾风险区划相融合,形成多要素数值预报、雷电预报预警等一系列面向化工行业的定制数字化精细预警产品;同时,开展定制式场景化专业气象服务。
“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气象保障服务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据悉,该平台建立“省级支撑、市级指导、县级服务”的省市协同、市县一体的气象服务模式。南通市气象局依托平台提供气象资料监测、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海洋预报服务,除地面、海洋气象等常规要素探测外,还能识别雷电三级预警自动切换预警状态/常态监视,5分钟滚动更新场地雷电和海洋要素趋势变化,大大提高了海上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近年来,如东县气象局在提供全天候天气、风、气温、海浪、海温、潮位、大雾等要素的预报产品服务的经验基础上,在LNG船舶接卸期间增加每4小时一次的天气、风、气温、能见度、海浪等加密服务。
“气象部门提供7*24小时的天气咨询服务,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开展电话、视频等叫应服务,为LNG接收站的生产安全和作业效率提供坚实保障。”刘涛介绍。眼下,即将进入冬季天然气保供期,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将依托气象平台,更加高效安全地接卸输送液化天然气,为人民群众温暖度冬增添保障。
(原标题:气象助力,江苏如东阳光岛LNG源源不断海上来)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 作者:严磊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