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绿镜头>走进内蒙古>新闻播报
气象部门贴心服务鄂托克旗“吉祥三宝”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8月23日11:22

  8月21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登上32米高的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这部天气雷达已基本完工,预计今年9月组网运行,由地方政府全额投资。

  当地政府对气象工作高度重视,原因之一是被誉为鄂托克旗“吉祥三宝”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绒、山羊肉和螺旋藻产业对气象服务需求大。

  阿尔巴斯绒山羊是世界一流的肉绒兼优型品种,原绒被誉为“软黄金”。鄂托克旗农牧局副局长郝贵斌介绍:“鄂托克旗是阿尔巴斯绒山羊的主产区,全旗存栏约180万只,年产原绒780吨,年出栏山羊60—70万只,年产肉1.8万吨。”

  “这是126头成年种公羊,我们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阿尔巴斯绒山羊保种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种源基地企业,共有1万只种羊。”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贺冬说,“每年3月接羔保育期,如果出现寒潮,小羊很有可能会冻死。每年7月至9月抓绒期,暴雨可能会对羊群生长带来较大威胁。如果出现干旱,需要进行补饲。”

阿尔巴斯绒山羊 李晓亮 摄影

  面对这些需求,鄂托克旗气象部门根据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生理特性和生长需求,制定了服务方案,提供繁殖期、育肥期、放牧期等全生长周期的气象服务产品,并及时提供冰雹、暴雨、大风、干旱等预报预警信息。

  “我每天最关注气象信息。今年8月8日出现暴雨天气,全旗的养殖户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信息后,及时把羊群归圈,避免了损失。气象服务人员经常和我联系,还教会了我看雷达图!”贺说。

  离开草原深处,来到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远处数千座螺旋藻养殖大棚鳞次栉比。走进养殖大棚,深绿色的池水不断循环流动,水中有数不清的点点绿色就是螺旋藻。

鄂托克旗螺旋藻大棚 王祯晗 摄影

  螺旋藻含有特殊色素蛋白——藻蓝蛋白。鄂托克旗是全球三大知名螺旋藻产地之一,年生产螺旋藻粉达520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鄂托克旗的螺旋藻“出圈”得益于当地的气候条件——年日照平均超过3000小时,阴雨天少,有利于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特别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积累。

  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鄂托克旗螺旋藻业协会副会长苏勇宁见到报道组,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气象服务让螺旋藻生产从‘ 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

苏勇宁在微信群中收到的气象信息 王祯晗 摄影

  有需求,就有气象服务——“在出现高温、大风、冰雹、暴雨等天气时,我们提前预警,在微信群中动态更新天气信息。同时,我们经常对企业进行回访,根据反馈,今年开始提供未来4天的逐日预报。”鄂托克旗气象局局长孔祥晨介绍说。

  有精准服务,也有企业的快速响应——“沙尘暴来临前,要关闭大棚门并加固棚膜;暴雨来临前,要提前做好疏通避免积水进棚;高温天气要加强通风,进行夜间搅拌……”苏勇宁对灾害防御措施非常熟悉。

  在“双向奔赴”中,减灾增效成效显著——8月8日的暴雨天气,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根据气象预报提前进行防范,避免了20万的损失。

  在科技支撑方面,鄂托克旗气象局与内蒙古自治区螺旋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分析气象条件与螺旋藻生长之间的关系,探索如何利用适宜的气象条件提高螺旋藻的蛋白质含量和产量。

  除了服务“吉祥三宝”,鄂托克旗气象局与鄂托克旗农牧局在全旗农牧业生产的各环节提供服务。

  鄂托克旗农牧局副局长郝贵斌对气象服务赞不绝口:“6月,木肯淖尔和苏米图出现冰雹,气象预警及时,两部门联合开展田间指导。今年春季之后有6次有效降水,气象预报非常准,农户利用降水灌溉,节能增效!”

  (作者:王祯晗 高菲 武方圆 赵丹 责任编辑:颜昕)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