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绿镜头>走进贵州>新闻播报
跑赢天灾 织金小城的惊险一夜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日期:2024年07月24日10:27

  随着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灾害隐患也逐渐增多,对公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

  面对来势汹汹的极端天气,应该如何应对?7月16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报道组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探寻答案。

  织金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山高坡陡,深沟纵横、峡谷交错,受季风气候影响,常年雨量充沛。“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作为贵州省暴雨中心之一,织金县常面临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风险。

  6月21日晚,雷电划破夜空,织金县出现特大暴雨,来得急、强度大、破坏力强,熊家场镇过程降雨量达320.6毫米。

  “当天11时,气象部门就发布了气象信息报告,雷达回波图显示,织金县面临强降雨威胁。我们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县灾害性天气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召集14个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回想6月21日的惊险一夜,织金县气象局局长黄世继仍心有余悸,“15时,我们发现强降雨回波已经达到警戒区边缘;15时1分,就发布了第一条雷电黄色预警;18时58,发布第一条暴雨预警,告知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

  6月21日晚,在县应急指挥中心内,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大厅一侧,县气象局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上的织金县气象防灾减灾智能服务平台界面。该服务平台以织金国家基本站、雷达监测站、常规自动气象站等监测数据为基础,每小时及时同步织金县的降水实况、气温实况、风速实况、冰雹预报、风暴追踪等气象信息,一旦出现异常波动,气象工作人员能及时发送预警信号。



图为织金县气象防灾减灾智能服务平台 织金县气象局供图

  大厅另一侧,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围聚在“智慧应急”系统屏幕前,根据实时监控画面研判雨情汛情,商讨应对措施。织金县“智慧应急”系统是可视化线上监管系统,接入了公安、气象、水务等部门的监控设备,能对全县33个乡镇(街道)内的河道、水库、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线上实时可视化巡查。

  “智慧应急” 系统 赵宇彤摄

  “针对本地区15个地灾点345户1282人进行点对点服务保障。”熊家场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晚23时,接到气象预警信息后,熊家场镇干部紧急通过电话、应急广播、“大喇叭”等通知群众,并组织转移。

  从织金县气象局第一时间打出气象预警“信号枪”,到县应急管理局借助“智慧应急”实时指挥防汛工作,再到各乡镇干部守牢安全底线……6月21日,织金县24个乡镇418户1253人紧急撤离转移。

  黄世继表示,织金县将进一步深化以气象预报预警为先导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服务机制。贵州省气象局将开展“百米级、分钟级”预报试点建设,并探索在复杂山地环境中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方面的应用。

织金县“公安天网” 织金县气象局供图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赵宇彤 责任编辑:颜昕)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