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半个月前就看了杜鹃花期预报,说前段时间有雨,山路不好走,特地挑了个好天气出行。”5月8日,来到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阳明山赏花的游客郑女士说道。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春有百花、冬有雾凇,全年可赏云海奇观。这里更是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收录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花基地,有着“天下第一杜鹃红”的美誉。每年4月中旬起,阳明山杜鹃就进入了盛开季,这一盛景会一直持续至5月中旬。眼下,漫山遍野的杜鹃正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打卡拍照。
丰富的气象景观资源为当地打造出一张张生态旅游名片,更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然而,天气景观最易变化,往往让游客可遇不可求。如何让“不期而遇”变得“可遇可求”,成为这一资源能否更好产生文旅价值的关键。
“今年,气象部门为阳明山量身定制的杜鹃花花期预报产品,成为景区活动策划和宣传的重要依据。”双牌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副局长卢小花说,“有了气象服务支撑,花期预报时间越来越准,景区能够提前开展相应的活动,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这里。”
阳明山杜鹃花与云海交相辉映 郑艳君 摄影
“今年年初,我们还尝试开展雾凇预报,助力打造新的旅游打卡景观。”永州市双牌县气象局局长王刚介绍。在双牌县云台山,县气象局搭建了一套云海景观监测预报系统,利用两个360°实景摄像头实时拍下云海出现的景象,根据景象出现时的形态结合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为云海预报提供支撑。
近年来,双牌气象部门与文旅部门密切合作,深入推进气候生态价值转化,走出一条“促合作、强支撑、创品牌、重宣传、谋发展”的“气象+文旅”和“气象+康养”的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天然氧吧”,双牌县阳明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8%,夏季各月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2200个以上,同时独特的地形特点让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有22℃,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旅游、康养目的地。2023年,阳明山景区接待游客230.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76%;旅游综合收入达4.72亿元,同比增长43.47%。
安全有保障,游客才能尽兴而归。双牌县气象局在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建设了一套6要素气象监测站,用于监测灾害性天气,同时加强中小河流及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服务水库科学调度。
“遇到灾害性天气,气象部门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和防御建议传递给我们。”双牌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负责人陈珂介绍,2023年端午假期,双牌县处于雨水集中期,他们根据预报对阳明山万和湖水库进行精准调度,提前腾出库容,有力保障景区安全。
(作者:张倩 周铃杰 郭若水 段昊书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