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望远观赏等级3颗星,11时4颗星,17时5颗星,20时5颗星。今日无缘观看晚霞、云海……”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厅购票处,一块电子屏幕前,不少游客在此驻足。
这块小小的屏幕每天都会滚动播报当天的气象景观指数,深受游客欢迎。近日,“绿镜头·发现中国”报道组来到上海中心大厦,就气象景观指数一探究竟。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高632米,是中国第一高楼,位于118层的观光厅是俯瞰城市的绝佳之地,在这里,透过全景窗口,游客可以俯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与东方明珠。
高楼景观虽美,却也需“看天色”观赏。天气会直接影响观景体验,有时晴空万里,美景尽收眼底;有时云雾缭绕,只能看到朦胧的城市轮廓。想要看日出晚霞,观澄澈“水晶天”等气象景观,更是需要气象预报的“助力”。如何破解气象景观“可遇而不可求”的难题?今年以来,浦东新区气象局联合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深挖城市气象景观资源价值,推出上海中心气象景观指数,就朝(晚)霞、“水晶天”、云海等气象景观提供专项预报服务。
陆家嘴晚霞 图片来源:上海市气象局宣传科普与教育中心
“以前游客来到观光厅,遇到观景条件不佳,难免心情失落。如今,气象部门量身定制指数服务,通过售票处电子屏,游客即可了解当日的气象景观指数,以及各类气象景观的最佳观赏时间,更好地规划观景行程。”上海中心大厦商务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梅雪介绍。
对于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讲,气象景观指数使高空观景“扑空”的概率大大降低。“气象景观指数会直观地展示什么时候有最佳的晚霞和日出。”游客小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假如提示今天晚上晚霞指数较高,我就可以提前拿出手机找一个很好的位置,一览天际线美景,捕捉坠入夜色的浪漫。”
“ 气象景观指数不仅仅服务于旅游,还为上海中心大厦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在7月至11月的台风季,大厦能提前了解天气情况,为观光厅等运营管理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上海中心大厦商务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中心副总经理杨涤非告诉记者。
聚焦“气象+文旅”新赛道,近年来,上海市气象部门努力实现气象服务与多行业、多部门的融合发展。除了上海中心气象景观指数外,上海气象部门还结合不同旅游场景推出一批有趣的指数产品。例如,在今年樱花季,上海气象部门联合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滚动提供上海热点赏樱地的花期预测和赏樱攻略,为市民游客提供更权威、准确的本地“花期预测”;与绿化和市容部门合作,试点应用“落叶指数模型”,提供落叶清扫指数和落叶景观指数。
浦东新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顾松强介绍,浦东新区气象局还在陆家嘴区域打造了气象服务示范样板,推出“陆家嘴城市气象数字孪生工程”;在“一江两岸”核心区,联合多部门研发了大风风险场景、高楼清洗指数、健康气象风险等定制化产品。目前,这些产品自上线以来共派单6万余次,为230余万人次提供了精细服务。
(作者:张琳皓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