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昨天的那场雨,前段时间高温,真怕葡萄青果灼伤了。”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长期负责田间管理的农民陈军启说。
陈军启正在察看葡萄生长情况 高菲 摄影
6月17日,“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刚走进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陈家沟村,就看到一大片葡萄园。
前一天,县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抓住有利时机,于9时至10时、15时至16时在棣花、龙驹、峦庄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丹凤县普降小到中雨。
丹凤葡萄是丹凤葡萄酒的重要原料。丹凤葡萄酒则是丹凤县的支柱产业,从1911年开始酿酒,已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丹凤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依托丹凤葡萄酒这一百年品牌,着力重振丹凤葡萄酒产业。
“葡萄酒好不好,七分看原料、三分看酿造。” 陕西丹凤葡萄酒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小龙说。葡萄喜温,丹凤恰巧处于秦岭东段南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年日照时数达2000多个小时。这里的葡萄,香味、果粉和糖度都很不错。
正值青果时期的丹凤葡萄 唐宇琨摄影
该公司在丹凤县棣花镇许家塬村和陈家沟村,与村集体合作,利用流转的农村土地,种植了龙眼、玫瑰香、摩尔多瓦等十几种品种的葡萄,面积达1万余亩。
“良好的气候地理条件,再加上特有的百年葡萄酒酿造技艺,让丹凤葡萄酒总带着独特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谢小龙表示。
种植葡萄,不是一件简单事儿。它有些“娇气”——4月开花时候怕霜冻和低温、5月下旬坐果和8月成熟期怕下雨、怕冰雹、怕高温。县气象局局长杨涛介绍,为了支持葡萄产业发展,县气象局在棣花镇建了6个气象观测站,实时监测气温、湿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在葡萄种植区内建设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站,适时开展防雹增雨作业。
报道组现场进行采访 唐宇琨摄影
6月6日,“陕西省丹凤县葡萄气象科技小院”揭牌成立,标志着丹凤葡萄产业“前店后厂”运行模式初步建立。商洛市气象局、商洛市农业农村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科学技术协会、商洛学院和丹凤县政府签订《丹凤葡萄气象科技小院共建协议》,将利用科技小院这一平台开展葡萄产业气象服务、气象监测、气象灾害科普、人员培训、科学实验等工作,建设葡萄气象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让科技成果“走进来”、气象服务“走出去”,充分发挥“气象+”科学试验和科技示范服务作用。
“小院成立后,我们将专门针对丹凤葡萄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杨涛说。一旁的谢小龙爽朗地笑道:“我相信,在气象部门的帮助下今年一定会大丰收!”
(作者:吴卉 唐宇琨 赵世发 王亚玲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