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绿镜头>要闻
交流走深走实 同胞走近走亲
——福建气象部门助推两岸交流融合发展实践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5月06日08:34

乡愁归处,山海不远。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气缘通、地相近、人相亲。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今年年初,中国气象局出台实施举措,把中央的“规划图”细化为气象部门具体的“施工图”。

福建气象部门将面向台湾海峡的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精耕细作,绘出“丰”景。

样板间:互惠互利 福祉融合

——南坑咖啡庄园负责人刘晨静:“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

北纬24度,漳州市南靖县半山腰种植了上万棵品质优良的阿拉比卡咖啡树。这是台商投资的南坑咖啡庄园,也是福建首个咖啡种植园。

咖啡种植条件非常苛刻,对阳光、温度、雨量、土壤等都有严格要求,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咖啡豆内在品质发生改变。

“我每天都能收到气象信息,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会收到最新的预警信息,会根据提示做好防范,”南坑咖啡庄园负责人刘晨静说,“气象部门开展的引种咖啡气候适应性研究和低温冻害数据,对我们非常有用。”

为了发展壮大咖啡种植及旅游产业,南坑咖啡庄园引进台湾古坑咖啡良种及种植技术,与台南东山区开展咖啡产业深度合作,打造纬度最北的咖啡小镇,带动南坑村、南高村农民种植咖啡面积近100亩,每亩纯利润为1万元左右。

台商给漳州气象服务算了一笔经济账:在助力农业增产上,省市县气象专家、台籍科技特派员及院校专家联盟持续服务漳浦国家级台创园53家台企,打造3个农业气象示范基地,企业产值同比增加超亿元;在带动文旅增收上,助力台企天福集团文化产业园打造品牌,去年旅游收入达3073万元,同比增长273%;在实现石化增效上,为古雷台湾产业园25个石化项目开展技术指导,安全生产效益超10亿元。

视线转至漳平市,气象部门立足台创园“茶业、花卉旅游、生态康养”三大产业发展需求,创建了包含1套全链条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局园、部门、宣传等3个合作机制,科技特派员团队、市县交流、高级工程师联系县气象局等3项人才培养机制的“133”管理模式,推动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融合发展气象服务示范建设。

漳平通过“气象+”服务模式,实现趋利避害并举。2022年,漳平市气象局提前预报低温霜冻天气,帮助茶企减少损失182万元。樱花花期预报、赏樱天气预报等服务产品持续助力樱花旅游产业发展。在2023年樱花节期间,永福镇共接待游客8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46亿元。

台商台品樱花茶园董事长谢东庆表示:“气象部门对台创园服务精心、贴心、用心。”

2024年2月21日,漳平气象局观测人员在台品樱花园进行花期观测记录。王聪浩 摄影

朋友圈:常来常往 情感融合

——台湾青年陈筱婷:“回家的路近了。”

年年凤凰花开时,两岸同胞手拉手。“我们来做‘有福之人’啦!”2023年8月7日,黄翊宸等53名台湾青年通过榕马(福州、马祖)“小三通”(马尾-马祖、黄岐-马祖)航线抵达福州,参加海峡气象青年汇系列活动。

2023年1月8日,中断了近3年的“小三通”客运航线复航,不仅为金门县、马祖(连江县)广大乡亲返乡探亲提供便利,还重新架起一座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桥梁。“终于可以直达福建了,不用再受辗转之苦。”台湾青年陈筱婷心情激动。

近年来,福州、马祖气象部门展开紧密合作,服务两岸民生。福州市气象局围绕两岸打造“福马共同家园”,持续加强与码头、航运公司合作,完善气象区域站网,基于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数字化智慧平台“气象精灵”打造“两马”(马尾、马祖)航线数字应用场景,推动两岸气象设施共建、资源共享。

2012年,两岸业界首次在海峡论坛举办气象科技交流分论坛。截至目前,该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11届,成为两岸民间气象防灾界最重要的交流嘉年华。

“深化气象交流,惠泽两岸民生”作为论坛主题,成为两岸气象界共识。每届论坛,两岸气象相关专家和学者分享防灾减灾救灾方面成功做法和经验,共同探寻气象服务两岸同胞福祉的更好模式,推动两岸气象交往“从交流走向交融,从学术走向应用,从共享走向共创”。

从2018年起,气象论坛中增加海峡气象青年汇实地考察交流活动,台湾、福建青年气象工作者互动交流,培养新一代人建立互信互识关系,闽台气象交流进入每年定期举办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海峡气象青年汇活动和常态化对台气象服务、常态化人员往来的“两定两常”模式。

“这是我第一次来福州,气象文化之旅不仅让我学到很多知识,也感受到‘有福之城’的热情和美丽。”2023年8月10日,台湾青年陈裕仁在参加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海峡气象青年汇系列活动时表示。


2023年7月26日,应对超强台风“杜苏芮”,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地开展防抗台风,指导抢收果实并加固措施,防范大风暴雨等影响。卢达鹏 摄影

发展群:先行先试 智力融合

——福建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潘宁:“海峡把两岸隔开,但大气没有界限。”

人员往来,越走越勤;科技交流“网”,越织越密。

今年,福建省气象局提供10个岗位支持台湾气象人才实习,聘请台湾气象专家和台湾高校在读优秀博士担任省部级气象科技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和团队成员。闽台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高地建设不断加快,省气象局联合台湾高校共创海峡气象创新联盟,加强台风、暴雨、海雾等海峡灾害性天气关键技术研究。福建省气象台国家级首席预报员潘宁带领创新团队,侧重解决两岸共同面对的气象难题,惠及两岸民众。

一系列气象服务持续推动、落地开花——

提升海峡气象观测能力。建设覆盖海峡气象综合观测体系,推动港口海雾监测近岸全覆盖,对金门岛周边的大雾预警平均提早10分钟左右。

加快建设海峡预报预测系统。完善陆海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体系,预报时长延长至15天;建设涵盖台湾海峡以及海峡两岸的智能网格次季节预测业务平台,提升台风气候预测准确率。

强化两岸气象灾害防御。厦门每日制作发布金门精细化天气预报,福州与马祖建立海上搜救联络共商机制,常态化服务保障厦金海域、海峡航线、“两马”航线、岚台航线等航运通道。

开展两岸标准共通建设。与台湾淡江大学联合编制地方标准《海峡两岸共通,闽台地区平均风速剖面模型评估方法》,与台湾气象服务产业协会、台湾观鸟协会共同研制地方标准《海峡两岸共通,夜光藻“蓝眼泪”观赏等级》,“两岸气象领域标准共通共研机制”获评“福建省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全国首创”。

未来,福建气象部门将持续深化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气象服务普惠共享,为两岸民众谋求更大福祉。

(作者:李冬梅 沈坤玉 陈红菊 王晓佳 岳辉英 责任编辑:颜昕)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