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面对自然的风云变化,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始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出“祈福”这一民俗文化,并深深影响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福建省以“福”为名,“福”文化在福建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历史传承。
近日,漳州市气象局和漳浦县气象局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漳浦剪纸为艺术媒介,并结合漳州气象科技与社会服务元素,联合组织策划创作“福气”剪纸艺术作品。
“福气”剪纸由“福”和“气”两幅剪纸组合而成,二字均选自具有历史文化、书法艺术、地域特色、内涵积极的书法字。“福”字采用毛泽东为《福建日报》所题的字,代表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展示气象为民的初心使命。作品正中间为“福中福”(即福字外围轮廓中间包围又一福字),居中的福字意为气象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防灾减灾理念和机制是保佑民生的最大福气。外围元素表示福建气象科技助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民福气满满。
“福”字作品内容饱满,将地域代表性与行业普遍性融合,以漳州市气象局三大特色气象服务——闽台气象服务、海上气象服务、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呈现气象服务经济社会、服务民生的缩影。图中融入代表闽台融合发展样板的天福茶文化园和蝴蝶兰生产基地元素,代表海洋气象服务的海洋养殖、海上风能发电、盐场晒盐、海上船舶航行作业等元素,代表气象服务乡村振兴的农业花卉水果种植、漳浦特色古民居赵家堡和漳浦火山岛柱状节里群等元素,并通过渔网收获肥美硕大的鲤鱼,寓意着气象科技服务,助力丰产丰收,人民美好生活年年有余。
“气”字采用康熙为理学家李侗所题的“静中气象”牌匾中的字,代表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借用气象探测、预报等科技元素,展示气象科技的与时俱进。
“气”字作品融入了秦汉时期的测风器--相风铜乌,使作品在具有时代感、科技感的同时,增添了历史感,体现中国观天测云的历史悠久和新时代气象科技的日新月异。海上浮标站、气象自动站、气象雷达、增雨飞机、气象卫星、天气图等元素,展示了海陆空天一体化的气象探测能力和精细化预报预警水平。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李春剑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