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一望无际的海面,空气中夹杂着咸味儿。1月10日9时,广东省湛江市气象局业务技术人员司徒仕尧,从草潭码头登上当地养殖企业的渔船,半个小时后,来到海洋牧场养殖基地吊脚楼,开始为“海上用户”提供小气候站仪器监测数据维护的上门服务。与他同行的还有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邹承峰,这是他们第二次做仪器维护工作。
行走在吊脚楼上,放眼望去,养殖基地里一个个养殖网箱,犹如一个个“甜甜圈”。“每个网箱周长80米到100米,水下深度是7米至8米。里面一般有3500公斤至4500公斤金鲳鱼,最多可以养5万公斤金鲳鱼,现在冬季捕捞一网,大约有1000公斤。”邹承峰介绍着“粤海粮仓”里的壮观捕鱼情况。
2023年6月21日,司徒仕尧与技术工作人员为这个吊脚楼安装了湛江海洋牧场养殖区第一个小气候站,可对海上气压、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和海水的溶解氧、盐度、pH值等气象水文水质要素进行长期、实时观测,并通过4G通信链路和北斗数据通信链路,实时回传气象和水质监测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可随时监测气象要素和水质要素,让我放心了很多。”邹承峰说。
2023年8月23日,湛江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在海洋牧场“海威1号”安装自动气 象站雨量筒。 宋翠婷 摄影
为“海”干事,气象有天然优势。这是广东气象工作者面向广阔蓝海的信条,也是抢抓海洋牧场气象服务新赛道。湛江气象部门与海洋牧场试点养殖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形成金鲳鱼养殖气象服务“五清单”,针对性开展气象影响服务。
2023年7月,台风“泰利”正面袭击湛江。在遂溪县草潭海洋牧场试点,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使养殖企业损失比往年大幅下降。“天气信息收得很及时,避免了损失。”湛江经纬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张星文介绍,根据气象信息提前防御台风,只有3%的金鲳鱼与网衣发生摩擦受伤,湛江汇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仅有两个网箱移位、发生碰撞。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气象“加法”深入且坚定——广东省气象台研发精细化数值预报释用系统(SAFEGUARD)、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图形化网格编辑平台(GIFT)等业务系统,为海洋牧场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技术平台的开发提供了参考。湛江气象部门研发预警信息“统一出口”天气预报预警体系,实现分区分镇预警,预报更为精准。
1月8日,海洋牧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在湛江市气象局揭牌,这是推进海洋牧场气象服务又一个新起点。以服务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打造海洋牧场气象服务应用示范点为建设目标,配套了海洋牧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设计风险影响功能、监测预报功能和联动预警功能等三个模块,打造“10001”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保障体系,即“一中心服务保障、零距离专业观测、零缝隙网格预报 、零延迟递进服务、一体化标准建设”。
湛江市副市长吴国雄表示,海洋牧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亮点突出,经费项目有落实、政策制度有保障、产学研用有平台、体系建设有成效,继续秉持“大气象、新气象、好气象”的理念,增强现代特色渔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海洋牧场深海养殖对象灾害综合防治由“看天吃饭”向“知天而作”转变。
打造“粤海粮仓”,气象正在打开“新蓝海”。
(作者:黄燕娣 王天巍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