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百里风区,人们无不闻之色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更是它的生动写照。百里风区常年干旱少雨,风沙肆虐,每年8级以上大风平均日数有200多天,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一群人,他们始终坚守在这里观云测天,服务群众,他们就是哈密市十三间房气象站的工作人员。
十三间房气象站为国家基准气象站,基本业务包括地面气象观测、闪电定位监测、编发气象报告及临时性气象服务工作。其所提供的气象信息等不仅被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还参加亚洲区域气象情报网交换,担负着国际航线、兰新铁路运输等气象保障服务任务。
十三间房气象站地处百里风区,荒无人烟,但十三间房气象站经过几代气象工作者的驻守,形成和传承了“以站为家,以苦为乐,执着向上,扎根戈壁”的气象精神。多年来,十三间房气象站职工多人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全国气象系统“双文明”先进集体标兵称号,被共青团中央授予“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牌等荣誉称号。
百里风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就是大风,每年3-9月为多风季节,5月大风最多,对铁路、公路交通运输造成极大影响,在2006年4月9-10日,十三间房区域出现罕见大风、强沙尘暴,瞬时风速达50.8米/秒,能见度不到80米,大风导致沙堆掩埋铁路200米,电力中断,乌鲁木齐至北京的旅客列车在十三间房滞留20余小时。十三间房气象站职工为保障铁路乘客安全和减轻铁路部门的经济损失,顶着大风及时了解灾情,提供准确及时气象信息服务,同时第一时间收集了灾情气象资料,报告了灾情情况。
为防止灾害再次发生,十三间房气象站与铁路运输部门签订并建立了铁路运输安全气象保障信息交流机制,气象站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及时为铁路部门提供气象预报产品和有关监测信息,减轻气象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的不利影响,做好铁路运输安全气象保障。
近年来,哈密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十三间房风电基地的快速发展,让吹过天山的风刮出了效益,为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开发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十三间房气象站及时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专报,各风电企业能够依据气象预报预警及时启动应对方案,对重点线路开展专项巡视排查,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增强了电网设备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最大限度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气象事业砥砺奋进的漫漫征途上,百里风区气象工作者燃烧青春、前赴后继、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发出炽热的光和热。
(责任编辑: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