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56年
·位于三江汇流之地
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端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始建于1956年,2023年升级为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现址于2005年启用,位于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云东海大道(东经112°52'36″,北纬23°11'49″),海拔高度24米,台站号59279。
图为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全景
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端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区因西江、北江、绥江等3条水系在境内汇流而得名。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始建于1956年,成立时称“三水县气候站”,并于该年11月1日开始正式气象观测记录。该站于1958年更名为气象站,1963年变更名为国家一般气象站,2007年更名为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2023年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该站现址于2005年启用,位于三水区云东海街道云东海大道(东经112°52'36″,北纬23°11'49″),海拔高度24米,台站号59279。
图为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
图为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
近年来,三水区气象局对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奋力拼搏,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标监测精密,加密气象立体观测网。率先在省内实现村居自动气象站全覆盖。2020年,村(居)自动气象站建设被纳入区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建设完成后,自动气象站空间分布密度由每18平方公里1个站点跃升为每12平方公里1个站点。2021年,率先在省内建设区县级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网,首期5个公路基本交通自动气象站年内投入使用,全区自动气象站数量增加到74个。建成一部风廓线雷达和一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大大提高了监测精度,为开展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研究和预报业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对标预报精准,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三水区各镇(街道)呈南北分布,地形狭长,分镇街预警效益显著,已经形成了以预警为先导的防灾减灾应急保障体系。《佛山市三水区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根据暴雨预警信号的等级和生效镇(街道)数量,对暴雨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做出明确规定。建立龙卷警报发布业务流程,在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的指导下,2018年成功预警台风“山竹”外围龙卷,2022年再次提前54分钟成功预警台风“暹芭”外围龙卷。不断锤炼科研创新能力,积极申报和参与省、市科研课题,探索科研与业务应用相融合,2019年以来共申报课题7个,一线业务人员研究生学历占比达到50%。
图为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工作人员维护观测设备
对标服务精细,提升气象服务满意度。积极探索气象预报预警发布新模式,拓宽发布渠道。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覆盖区-镇(街道)-村(居)-自然村四级平台,设置“大喇叭”终端1300多个,实现大喇叭快速播发机制,气象预警为橙色或橙色以上级别时,应急广播及时播放预警信号。三水区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打通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平台有145个显示终端,主要位于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村(居)、企事业单位,及时向群众播发突发事件预警、天气趋势预报、天气实况、应急避险知识等。持续推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推进与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精准对接。服务基层公众需求,创建了7种气象服务渠道,制作公众喜闻乐见的气象服务产品,气象科普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一步推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
图为三水国家基本气象站办公楼
(图文由广东省气象局提供 责任编辑: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