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3专题>两会>媒体聚焦
张兴赢委员:提高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 日期:2023年03月10日10:25

  今年全国两会,“环境资源界”首次亮相全国政协大会。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大气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张兴赢倍受鼓舞。

  “从事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多年,自己的专业能在全国政协设立专门的界别,我充满期待。”在张兴赢委员看来,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是应时之举、应势所需。他表示,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一道必答题,必须汇聚来自环境资源领域各行各业的人才和智慧,把美丽中国这个大课题进一步体系化、科学化,这样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抓得更牢、更好。

  近年来,张兴赢委员把自己的专长与“双碳”重大战略结合,密切关注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和进展,为助推“双碳”目标有效落地建言献策。他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碳中和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各国纷纷按下“快进键”,中国“3060”双碳目标和进程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核心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张兴赢委员介绍,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禀赋,近十年来,我国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爆发式增长,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的地位愈加突出。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21年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将占据主体地位。”张兴赢委员说。

  在调研中,张兴赢委员注意到,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传输、调度、运行带来极大挑战。与此同时,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新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并网“不确定性”增加,保障电力可靠供应面临巨大压力。张兴赢委员表示,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正在成为引发我国结构性缺电的主要因素,对加快能源转型带来诸多挑战。

  张兴赢建议,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稳步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评估和预报能力,提高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时空互补性,最大程度减小其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并网友好性,实现电力余缺互济。最后,加快推进储能技术发展,积极探索商业化储能方式,降低储能成本。

  (原标题:张兴赢委员:提高能源系统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康琼艳 责任编辑:闫泓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