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2专题>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辽宁>要闻
风云变幻前,他们谋得“天机”
——在锦州辽西中心城市建设中彰显气象担当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10月19日09:28

  在辽宁省西南部,坐落着一座山水相间的美丽城市——锦州。锦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渤海北岸,背靠山地,面朝大海,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锦州考察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汛情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锦州市气象部门立足“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把防灾减灾视为头等大事。今年汛期,锦州创新开展气象服务与部门联动工作,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源源不断的气象力量。

  未雨绸缪,守护生命安全之堤

  7月28日,锦州市遭遇强降雨,平均降水量达129.6毫米,最大降水量为224.7毫米,成为全省降水中心。锦州境内的大凌河、小凌河及绕阳河水位均超过汛限水位。

  “如果不去抢修这个大堤,我们这个村庄(鄢家村)就要被山洪冲没了,都要淹掉。”谈及这场暴雨,黑山县半拉门镇镇长赵德勇心有余悸。暴雨来临两天,在收到强降雨天气预报后,市、县两级政府与有关部门迅速制定应急方案,对有垮塌风险的绕阳河堤坝进行紧急加固。

  赵德勇用手机向记者展示暴雨来临前后,绕阳河堤坝抢修现场的照片与视频。画面中,湍急的水流不断拍打着大坝;应急抢险人员身着橙色救生衣,向河流中央运送加固挡板;吊车驻停在大坝周围,运送沙袋、砖块等抢险物资……“多亏了天气预报,不然大堤垮了,后果不堪设想。”赵德勇感叹,“天气预报预警来得很及时,我们抢在暴雨前,安全转移了851名群众。”

  黑山县鄢家村,应急抢险人员雨前紧急加固绕阳河堤坝。赵德勇 摄影

  风雨来临前,火速制定应急方案、紧张有序加固堤坝,组织大规模叫应转移……这一切,都少不了背后准确、及时、高效的气象服务。

  早在7月26日,锦州市气象局局长宋新辉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天气情况,并提出防范流域致灾隐患的建议,并同时对3200多个基层责任人进行“叫应”服务。次日,锦州市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天气及水库、河流洪水灾害风险。会后,市气象局与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市工信局通过手机全网发布预报和应急响应;与农业农村局联合推送气象预警、汛情雨情信息指令,并召回10艘海上作业船只回港避浪防风,各景区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一次降水过程,也许对上游城镇来说是一场影响不大的小雨,但对下游城镇可能就是一场洪灾的开始。”黑山县气象局局长周进告诉记者。因沿河而建的特殊性,河两岸的城镇不仅需要关注本地降水情况,还需要把目光扩展到上游,关注上游降水是否会对本地防汛造成威胁。辽宁省气象部门建立起三级防线,即监视区域、警戒区域、责任区域,在守好本县辖区的情况下,对上游区域的雷达回波进行监视与警戒,向下游区域及时发出预警提示。上下游及时联动,护佑流域安澜。

  智慧互联,构建新型防汛指挥平台

  锦州位于渤海北岸、“辽西走廊”东部,域内主要有大凌河、小凌河、绕阳河三大水系,城郊有女儿河、百股河等河流。因其独特的临水地理特征,气象与水利部门的合作联动显得尤为关键。

  “气象部门在防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气象工作走在前面,为防汛工作的安排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锦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吴少玉告诉记者。

  实际上,曾经气象部门与水利部门的数据交流并不像如今这般通畅。“实时数据难以及时交换,应急联动机制不顺,决策服务难免发生偏差。”宋新辉表示。信息不共享,使得重大天气过程期间政府及相关部门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应对,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错过灾害防御最佳时期。

  如今,僵局被打破。锦州开创了气象与多部门数据共享的创新机制——城市信息模型及防汛指挥平台。

  近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今年,锦州市气象局积极抓住发展机遇,与水利、应急管理、信息中心等部门深化合作,依托城市综合运行指挥中心和华为辽宁大区(锦州)云计算中心,共同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及防汛指挥平台。该平台按网格化管理方式,实时显示气象实况、预报、预警信息,叠加水文预报预警、水利预报预警等防汛综合信息,以及住建、城市运行等地理信息,为防汛防洪、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等提供有力支撑,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当天气过程来临时,气象部门提前开展直通式决策服务,向市委、市政府精准预报天气过程开始时间、持续时间、降水强度及强降水落区,提出针对性的防御建议,气象预警信息先导性作用凸显。市委、市政府与有关部门根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部署防汛应急指挥,科学调度,并通过城市监控系统、河道水文数据等综合信息靶向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防汛指挥平台的创新建立进一步健全了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扩大了预警信息覆盖面,进一步筑牢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锦州市气象局局长宋新辉接受“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采访。张琳皓摄影

  有的放矢,保驾护航特色农业

  锦州市北镇是我国巨峰葡萄的主产地,有着“中国巨峰葡萄之乡”的美誉。巨峰葡萄种植已成为北镇市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21年汛期,北镇葡萄产业经受了一次不小的冲击。据锦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唐家青回忆,北镇许多葡萄种植大棚被雨水冲毁了,造成较大损失。

  “农户近年来没经历过这样的强降雨,应对准备不足。很多排水沟堵塞了,也没有人及时疏通。另一方面,大家对植物病害也认识不足,所以去年北镇葡萄的霜霉病普遍比较严重,给葡萄产业带来一定影响。”唐家青表示。

  2022年,辽宁省气象部门建立起辽宁省特色农业葡萄气象服务中心。该中心以服务生产为宗旨,针对区域葡萄生产,在葡萄开花期、膨大期、成熟期、采收期等影响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农时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

  北镇雨前葡萄采收。锦州市气象局 供图

  针对去年困扰农户的葡萄霜霉病,葡萄气象服务中心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提前给出适宜打药作业的窗口期。7月,锦州市降水异常偏多,葡萄霜霉病等病害发生风险高,农户在得到气象服务信息后,及时进行药物防控,有效控制了葡萄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今年8月至9月,北镇降水偏少,有利于葡萄着色和糖分累积。“预计今年巨峰葡萄的口感和品质都好于去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唐家青感慨,“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锦州市气象局给我们提供精准的专业化气象服务,对锦州农业生产、农民增收起到了有力的促进和保障。”

  漫步在东湖森林公园的氧气小道,眺望着平静流淌的小凌河,锦州的夜色已然降临。无论何时何地,锦州市气象部门将始终关注晴雨变幻,守护万家灯火。(叶海英、李党红、马东雷、刘璐、胡丹、盛晶博、鄢德峰等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闫泓 责任编辑:苏杰西)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