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2专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非凡十年·西藏篇丨平凡的高原气象人 非凡的气象服务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11月03日09:44

  一封感谢信将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副台长代华光的思绪瞬间拉回到两年前珠穆朗玛峰测高气象保障的那一刻——身处5200多米高海拔缺氧的珠峰大本营,清晨醒来时睡袋呼吸口都结着冰霜,酷寒艰苦的工作环境让代华光至今都刻骨铭心。

  成功保障珠峰冲顶测量

  2020年5月,全球瞩目的珠峰高程测量由于天气原因,两次冲顶失败。应珠峰测高指挥部要求,5月6日,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对珠峰高程测量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气象台副台长代华光和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副主任罗布坚参,连夜带队奔赴珠峰大本营开展气象保障服务。

  7日21时,由气象探测保障服务组和天气预报保障组成员组成的珠峰冲顶测量气象保障服务队伍到达日喀则市定日县,立即对气象探测仪器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和测试,与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对接了解服务需求,共同商讨高空探测气球施放地点及数据传输方式等。

  此外,珠峰冲顶测量气象预报服务专报从5月7日起正式发布。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日喀则市气象局和现场天气预报保障组加密会商,分析研判珠峰区域天气形势,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每日通过手机短信和微信群向登山队发送服务专报。

  不仅如此,气象保障服务队在冲顶测量当天联合定日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每两个小时施放探空气球一次,采集距地9000米内各高度层的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共10次,并与珠峰大本营周围布设的4个自动气象站和L波段探空雷达采集数据进行综合对比修正,为登山队冲顶测量提供连续、立体、准确、可靠的气象数据服务。

  历时二十多天,在气象部门强有力的保障服务支持下,登山队选定27日2时10分攻顶,整个过程每三小时的精准气象预报为成功登顶提供了必要条件。终于在27日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在登顶最后阶段,峰顶海拔8000米至9000米高空天气实况和风速与预报基本吻合,好天气为登峰测量创造了有利“天时”。

  “气象保障是冲顶最后阶段最重要的保障。”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总指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勇峰表示,精准气象预报为成功登顶提供了必要条件。

  护航“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登顶

  今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向西藏自治区气象局致函,希望派遣珠峰现场气象保障工作组,制作精细化预报,协助开展“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

  作为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资源及生态单元,青藏高原是难得的“天然实验室”,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预警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开展此次考察的意义重大。珠峰地形复杂、各高度层风速差异大,气象保障也对此次科考至关重要。

  4月27日,由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信息网络中心、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组成的气象保障小组从拉萨出发,会同定日县气象局工作人员,于28日傍晚抵达珠峰大本营。

  代华光介绍,影响冲顶窗口期的气象因素主要为海拔6000米至9000米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

  5月3日,科考队登顶工作小组向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进发,按计划13名科考队员将于4日凌晨冲顶。在冲顶过程中,正在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设世界上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的登山队员收到了一份凝聚前方专家和中央气象台、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等后方专家智慧的珠峰综合科考专项预报——包括珠峰7000米至8000米、8000米至9000米各高度层逐6小时的风向、风速、气温、天气状况预报,珠峰大本营逐12小时预报以及未来一周的天气趋势预报。

  5月4日中午,科考队登顶工作小组成功登顶。“此次科考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尤其是冲顶对我们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纪委书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马耀明表示。

(作者:次旦久美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