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专题>2022两会>媒体聚焦
张兴赢委员:气候灾害风险加剧,应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来源:澎湃新闻 日期:2022年03月02日15:48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去关注更多百姓关心的事儿和接地气的东西”是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张兴赢履职的初心。2022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在他准备向大会提交的提案中,有一份与农村防灾减灾有关。

  在“关于加强农村地区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提案”中,张兴赢指出,近20年来,中国80%以上的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分布在农村地区。中国832个已脱贫贫困县中,有70%以上位于易受暴雨和洪水地质灾害影响的地区,因灾返贫风险挑战严峻。尤其是西部地区,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西部农村地区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相比中东部地区普遍偏弱。

  2021年在河南发生的特大暴雨灾害中,一些地方乡村道路冲毁,电力、通讯、交通中断形成“孤岛”的局面屡屡发生。这让张兴赢感觉到,在同等强度的自然灾害面前,农村的防灾减灾能力更加薄弱。他认为,农村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础,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理念指导下,切实提高农村地区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张兴赢是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国家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工程地面系统副总指挥。近日,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办公室里,他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以下为对话内容:

  农村“不设防”的现象仍然普遍

  澎湃新闻:近年来您一直把防灾减灾问题聚焦在农村,为什么会持续关注农村的防灾减灾问题?

  张兴赢:因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实际影响比我们预期要大得多。大家看到最近的是今年2月份发生的大西洋强风暴“尤尼斯”侵袭欧洲,其实在这个季节发生强风暴非常罕见。大家再往回看,去年12月份美国中部6个州罕见地遭遇至少30场龙卷风袭击,去年7月我国河南发生特大暴雨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都是非常严重的。

  所有这一切,可以看到气候变化未来带来的极端天气灾害会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会关注农村地区?一旦灾害发生的时候,实际上受损失最重的还是农村地区,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因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防灾减灾体系会相对比较完善,而农村“不设防”的现象比较多,而且农村本身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也会更容易受灾。根据学者统计,中国发生的灾害大概80%的受灾最重的地方都会发生在农村地区。

  从长期观察来看,在整个灾害越来越频繁的条件下,我们国家应该高度关注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体系,要确保广大的农村地区处于一个安全的生产状态,这也是今年我提案的一个初衷。

  澎湃新闻:目前农村的防灾减灾存在哪些短板?

  张兴赢:我觉得目前中国农村的防灾减灾体系存在的短板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本身整个农村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成了它对灾害的防御能力比较弱。农村地区的地形、地质、自然禀赋等层面的复杂危害更加严峻,叠加农村的防灾能力明显不足,造成农村的灾害更容易发生。

  第二,受城乡二元化体制的影响,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普遍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导致公共事业发展、公共管理和政府协调能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应对防灾减灾严峻形势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生产环境的需求。

  第三,由于缺乏就业机会,以农村青壮劳力为代表的农民工流向城市地区,农村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儿童,缺乏基础性群众力量,且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相对滞后,缺乏防灾救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

  这三点导致目前整个农村防灾减灾的形势比较严峻。

  建议编制实施以村屯为单位的防灾减灾救灾规划,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澎湃新闻:针对您刚才谈到的几点问题,您觉得应该如何去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

  张兴赢:我觉得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农村防灾减灾和减灾体系的建设:

  第一,健全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体系,推进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管理机制和能力建设。刚才提到农村的现状,我们希望科技手段能够在农村的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作用,比如5G网络等新技术,如果能够普及到农村末端神经,就能够在防灾方面第一时间让百姓接收到灾害的信息,实现农村防灾救灾的精细化。

  第二,各级政府还是要有一些倾斜性的政策支持农村防灾救灾的建设尤其是针对贫困地区。这个政策不仅仅只是资金支持这么简单,还需要一揽子的顶层设计再加上资金,才能把农村预警能力建立起来,把农村“最后一公里”的短板给它补齐。另外,要提高设防能力,编制和实施以村屯为单位的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并将其纳入村屯现代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布局中。

  第三,加强农村防灾救灾的科普和宣传教育,构建全体村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的文化氛围,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知识、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等知识培训,这样他们一旦有基本的防灾救灾知识,就能够更好地应对灾害风险。

  第四,灾害已经发生了怎么办?目前我们国家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是依托政府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一方面给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政府的救灾面非常广,老百姓虽然得到了补偿,但只能是一个“基本线”。我建议国家能够在农村的灾害保险上做一些工作,让市场的资源对接到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当中,农村灾害保险以及灾害基金的建设,在发生灾害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杠杆的作用,保障农民受到灾害之后尽快地重建家园。

  以上四点如果能落实就能够很大程度加强我国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

  澎湃新闻:您刚才提到农村灾害保险,记得在之前的全国“两会”上,您就曾提出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包括要对灾害保险立法,不知道相关提案有何进展?

  张兴赢: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当时提出“关于高度重视和防范气候变化引发巨灾风险的提案”。这个提案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办理,经商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中国银保监会三家单位,对我进行了答复,我也看到了一些进展:

  第一,应急管理部牵头,正在制定《自然灾害防治法》,在保障措施章节中明确,国家推动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

  第二,中国银保监会已经出台了针对巨灾中地震灾害保险的制度建立,指导保险公司开发销售地震巨灾保险产品,由40多家保险公司组成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集合行业承保能力,负责地震巨灾保险的具体运作。福建、浙江、北京、江苏、深圳、宁波、山东、云南、四川、广东、厦门、重庆、河北、海南、上海、宁夏、湖北等17个省市先后开展实践探索,积累巨灾保险试点经验。未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灾种囊括到里面去。

  另外,针对这个提案,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也在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体系的建设等工作,都取得了进展。我非常可喜地看到提案的落地,这也是中国民主协商非常生动的诠释。

  (原标题:张兴赢委员:气候灾害风险加剧,应加强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栾菲)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