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在总结冬奥会半程工作时提到,竞赛组织工作是“一流的竞赛场馆、一流的世界级运动员、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一流的医疗救治服务”。当听到“四个一流”中有气象服务保障时,身在张家口赛区的我激动不已。
河北崇礼的气温和降水年际差异较大,局地小气候也极其复杂。而我负责保障服务的张家口赛区云顶场馆地处崇山峻岭之间,涉及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两个分项20个小项的比赛,气象保障任务艰巨。
冬奥会的雪上项目对气象条件有着明确而严苛的要求,精确掌握赛道的风向、风速、雪温、能见度等对于赛事顺利进行尤为关键。为了积累预报经验,从2018年开始,我连续4个冬季参与赛区场馆预报驻训及测试赛现场服务。在冬奥同期时段中,云顶场馆经历过强风、暴雪、低能见度、沙尘,甚至高温融雪等不利天气。4年来,为了提高赛区天气预报准确率,我将赛场地形地貌特征、局地环流特点等铭记于心,并针对不同天气开展观测试验,采集气象数据,把整个赛道的气象特点印在脑子里。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我进一步摸清了山地天气特点;通过结合天气学和山地气象理论,对山地天气环流概念模型的认识愈加完善,对自己的预报结论也更加笃定,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人生能有几回搏?运动员在张家口赛区雪场翻转腾挪,气象保障团队也在磨炼预报技能。冬奥会圆满落幕,冬残奥会近在眼前,正值冬春转换期,天气形势变化快,需要更加精细的服务和更加精密的数据,我将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为奥运盛会贡献力量。
(作者:马洪波 责任编辑:刘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