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份精细化的降雪预报,犹如在有限信息的前提下,进行一次细节具体而内容丰满的文学创作。主人公是不同赛区的雪,降雪随时间的演变是故事主线,而降雪强度的变化就是故事的细节。
如何让故事和细节更接近真实的情况,需要深入体验生活,熟悉人物所处的环境,掌握每一个人物的性格。记得2019年1月刚到崇礼时第一次做降雪预报,虽然对降雪这一“人物”有所了解,但是对崇礼的环境完全陌生,导致降雪预报偏差严重。那一次的失败刻骨铭心,让我深深体会到高海拔山区与较低海拔地区气象要素之间的巨大差异。
于是我潜下心来,在崇礼与每一次降雪过程“交心”,与每一次冷空气过程“谈天”,深入赛区捕捉每一片雪花、每一阵风与数值模式之间的联系。慢慢地,对风和雪这些“朋友”越来越熟悉了,预报也越来越准。三年前做预报,只能写出故事梗概,细节无从下手。如今再做预报,我可以感同身受地看到几天后赛场的降雪变化,看着不同的雪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赛场上飞舞,直至变成零星飘雪。
2月13日的降雪,是对此次冬奥会气象预报的最大挑战。由于对这些“老朋友”很熟悉,我们在11日创作出了一篇细节丰满的故事:13日的降雪将于4时前后开始,上午和傍晚分别有两个峰值,并于14日5时前后基本结束,峰值雪强将达到1.5—2毫米/小时,累计降雪量达8毫米,新增积雪深度达15厘米。这与13日的实况几乎一致,为赛事组织方调整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个雪季的付出,终于换来了这次与崇礼风雪的“心灵相通”。
随着将来冰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雪场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崇礼”出现,我们还会认识越来越多的风雪“新朋友”,进行一次次越来越完美的创作。
(作者:董全 责任编辑:刘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