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北京冬奥会首枚金牌在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的国家越野中心产生。古杨树场馆群包含3个场馆、4个比赛项目、5个预报站点,不同场馆、站点之间,赛事需求各有差别,场馆赛道长、预报难度大是摆在古杨树场馆群预报员面前的难题。
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每天早晨8时是首席预报员交班的固定时间点。前一天发布的未来1天至10天的预报结论、关注到的未来3天天气形势重点,各个冬奥预报服务平台、数据资料情况等,都需要当面交接清楚,并完整、准确、清晰地记录在值班日志上。
随后,首席预报员要察看各类数据并进行分析,依托各类数值产品对场馆气象要素进行预报,综合研判场馆和预报站点逐时的气象要素,将预报结论转转化成面向3个场馆发布的天气通报。
在这之后,首席预报员还要与赛区总首席进行场馆天气会商,确定未来1天至10天的各个气象要素预报值,并与场馆预报员分析会商结论,共同完成场馆预报产品的制作。
冬奥会比赛日程紧凑,开赛时间集中在下午和晚上,耗时较长。首席预报员要围绕当天赛事的气象条件和未来3天的天气形势,与现场服务预报员及时沟通,如比赛时段可能出现转折性天气等还需加以提醒,以便为组委会和竞赛委员会提供有力决策支撑。
每日赛事结束后,首席预报员还需评估和检验当日预报情况,及时复盘,查找不足并改进。不仅仅是首席预报员,所有预报员的一天都是忙碌的。虽然辛苦,但很自豪,因为我们正在开启中国山地气象预报的崭新一页。
(作者:李禧亮 责任编辑:刘淑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