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专题>冬奥>要闻
冰雪映初心 圆梦向未来
——记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3月25日08:30

他们,大多不在冬奥闭环内,却是闭环内赛事组织方和预报员心中的“定海神针”。

他们,大多不曾与冬奥各国体育代表团谋面,却是教练和运动员口中的“神算子”。

他们,就是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一支在幕后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毫无保留贡献光与热的团队,传递着新时代我国最高预报水平团队的自信和力量。

精心——

协同作战机制护航冬奥

北京冬奥会是唯一一次在大陆性季风主导的气候条件下举办的冬奥会,加之冬春季节转换,天气背景更加复杂多变,对降雪、大风、低温、沙尘等天气的精密监测、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是赛时成功举办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中央气象台从中期、短期、强对流、环境、决策等领域抽调29名预报服务精英,组建了一支以现场预报服务为“前锋”、中央气象台会商支持和决策服务为“大本营”的预报服务团队。开闭幕式及演练、火炬传递、赛事气象保障、安全保卫、空气质量保障、运动员抵返京等各项工作的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

“我们建立前后方协同作战机制,即前线突击作战,后方会商保障;前方贴身服务及时反馈需求,后方有效应对研发精细产品。”团队队长、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高效协作机制,保障了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及冬奥组委主运行指挥中心等多地预报服务口径一致性。

从提前两周的中期展望,到提前10天的预报结论,再到提前1天的逐小时精细化预报结果,团队围绕火炬传递、开闭幕式等关键时间节点以及赛时高影响天气过程滚动分析、精细打磨,无缝隙滚动订正。冬奥期间,团队会商次数超过百次。

预报精准是服务精细的基础。决策气象服务首席王维国则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服务对象关注点的不同,提出针对性建议。“有的放矢的建议才能落在点儿上,服务效果才不会打折扣。”王维国看着决策服务报告一览表说。这张表上记录着每天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报告的时间和内容,从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专报,到火炬接力气象服务专报,再到一天两次的北京地区天气预报,每天的决策服务有条不紊。正是这份对事业的用心、用情,让忙碌的工作更加从容有序。

“我们团队就好比冬奥气象预报服务的大脑中枢神经,而中央气象台作为国家级业务单位,发挥的是龙头引领作用,特别在中期预报、天气过程的关键点把握等方面,通过会商的形式支持前方,一起努力让预报更加精准。”张芳华说,中央气象台虽然有时是会商的组织单位,有时又变成参与单位,但不变的是对预报精准的追求。

2月4日,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开展冬奥会决策服务保障。阳揣环 摄影

放心——

精准预报锁定窗口时间

每次遇到高影响天气或关键节点,冬奥会三大赛区现场预报团队都会随时与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联系。

2月19日,延庆赛区出现大风天气,高山滑雪混合团体比赛再次宣告延期,留给这个项目的时间只剩1天。19日22时,张芳华参加临时增加的会商,大家聚焦20日上午竞赛赛道风力展开讨论,准确预报出两个小时的比赛窗口期。最终,比赛于20日9时开赛,赶在11时大风来临前顺利完赛。

精细到百米级的预报是预报学科的难题,而山地复杂条件下的精细化预报,更是世界难题。张芳华的预报意见让高山滑雪场馆现场预报员的底气更足了。“虽然中央气象台不可能精细地做每个场馆的预报,但在天气过程的背景把握、影响区域、强度、时间等方面会给出具体意见,与前方团队并肩作战。”张芳华说。

张芳华的“定心丸”,给得也并不轻松。早在2019年,张芳华和同事就去延庆赛区实地考察当地的小气候,主动自学山地气象天气学原理,并在一次次测试活动中不断预报、复盘,积累经验。通过积累,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针对山地气候的预报能力明显提升。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团队又无缝隙转战冬残奥会气象保障服务。2月23日预报显示,3月2日至4日,北京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和沙尘天气。3月4日,北京出现7级至8级阵风。当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是否会受到影响?大家心里都揪着。“我们给出的预报是大风会在18时之后明显减弱。”作为冬奥焰火燃放安全监督工作专班专家组成员,张芳华及时提醒当天焰火装置布设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并作出判断:大风不会对开幕式造成影响。

让前方预报同事放心,让服务对象放心,一直是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的不竭动力。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参加1月30日冬奥会开幕式彩排后,也忍不住问预报人员:你们是怎么做到如此精准的预报的?说几点下雪就几点下雪。

3月3日,中央气象台冬奥预报服务团队进行冬残奥专题会商,研判开幕式天气。阳揣环 摄影

匠心——

气象人精神传承未来

2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表示,从北京冬奥会前半程的竞赛组织工作来看,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气象部门为赛事提供了精准的天气预报,这对赛事顺利运行至关重要。这个评价,让团队成员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一流的气象服务保障,来自充足的准备和团队“老中青”的传帮带。从2017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就为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做准备,派出多名预报员参与赛区驻训。

“60后”王维国,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至今,几乎参与了所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面对北京冬奥会的新需求,王维国和团队潜心钻研、细心调研,分析北京冬奥会与北京奥运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针对大风、降雪、升温融雪、沙尘等天气,结合雪上项目的独特需求,细分服务节点和关键性影响因素,力求把气象预报服务做到尽善尽美。

“70后”张芳华,在北京奥运会时还是中央气象台的领班,现在已经作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带领预报服务团队经受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保障、北京冬奥气象服务保障的淬炼。谈及收获,张芳华直言,若干次重大活动的保障,不论是对预报员个人还是团队都是一种磨炼,通过磨炼完善了工作机制,提升了预报能力,也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

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郝丽萍给予这支预报服务团队高度肯定:“虽然预报不能百分之百准确,但冬奥预报服务团队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胸怀‘国之大者’,以‘五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对赛区高影响天气过程、关键时间节点等做出了准确的天气预报,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赢得了冬奥赛场上预报服务的金牌。我们将继续发扬中央气象台‘铁军’的精神,强化冬奥气象科技成果应用,在汛期气象服务保障的战场上,继续前行。”

(作者:张明禄 胡亚 责任编辑:张林)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