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跨过初秋的门槛,大巴山里的许多花儿已经凋零,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路旁的小草渐渐有了睡意,庄稼地重新露出了它那黝黑的皮肤,人们身上的短袖衫也渐渐从视野中消失了。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一场秋雨过后,大巴山一夜间换了容貌,悄无声息地穿上了一袭红衣。此时节,那罗盘顶上的一片片枫叶,纷纷扬扬地飘落,掠过我的眉梢,落入白云的怀抱,定格在相机的快门声中。整条云间栈道都被枫叶铺满了,红黄相间,宛如打翻的调色盘。从远处看,栈道似乎成了一条萦绕在山间的彩带,在微风的轻抚下若隐若现,甚是好看。此时闭上眼睛细想,那枫叶的红,静静染尽丛林,该会是怎样的妖娆。
一对对满载着游客的缆车在山脚和山顶间来回穿梭。透过缆车的车窗,山路十八弯的秋色尽收眼底。霎时,我感觉到牵引缆车的铁索仿佛成了连接我和山峦的纽带,我的心跳也与这山间的气息融为一体。
山腰传来的薅草锣鼓声,正在风中呢喃,古老的调子沾染了秋的凉意,悠扬的旋律打动着游人的心。这深情的歌声里,浸染了桂花的香味,混合了云端的露水、甘甜的泉水,还有枝头惬意的鸟鸣,一起书写出大巴山秋的华章。
桃溪谷的水没有了夏日那般热烈,此时那一股从鱼泉洞里喷涌而出的泉水,带着属于秋日的安逸与静谧,流淌在溪谷中,悠悠地滑过石隙之间,此时的水,是这样的轻柔,悄无声息。正午时分,阳光穿过溪水投到溪底,你站在桥边的水泥栈道上,如果不仔细看,不会察觉到河里还有水流。
但当你俯下身,贴近水面时,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圆润,水草随着水流轻轻摇曳,像是在同你招手。鱼儿在水中游弋,时而穿梭于石缝之间,时而浮出水面,似乎也在享受这宁静的时光。大多数来往的游客都会把手中的食物撒入水中,鱼儿一拥而上,你争我夺,甚是热闹。
如果运气好,还能够看见“水中大熊猫”——娃娃鱼,因叫声酷似婴儿哭声而得名。大多数时候,它窝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一动不动。活动时,它会在水中缓缓游弋,不会被游客的欢呼声惊扰到。其他鱼总是与它保持着一段距离,生物学上的食物链关系在此清晰显现。
远处的山峰层林尽染,红叶如火,与清澈的溪水交相辉映,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缓缓铺展在我们面前,令人心醉神迷。
徜徉在茶仙坝的小径,寻找前人留下的点点秋思,回味着风中那一抹氤氲的茶香,静想这秋日里大巴山的山水。站在季节的陌上,转身夏日就成了回忆,岁月成了催人老的漏斗。选一个地方坐下,饮一盏本地清茗,茶中多了一份朴素与自然、温和与宁静。
细看茶盏里的倒影,将掌心紧紧贴着杯壁。茶的温度顺着掌纹传到了我的心里,让我想起曾经见过的巴人先祖为躲避战乱住过的山洞,岩壁上那充满历史气息的烟尘似乎也是这样的温度。这温度也让我想起罗家坝、月亮坪······这种超越时空的统一既讲述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又饱含着巴蜀儿女对幸福新生活的不懈追求。
站在大巴山的山顶,向远方张望,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静静体味这绵延的秋意。就让这一份秋天的意韵,带着风中的思念,带着温暖的问候,带着深深的叮咛,带着款款的情意,飘进大巴山里。(孙垚)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