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仁,一国兴仁”。兴仁,贵州西南部一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小城。兴仁地处金州腹地,是盘江八县中心和南下广西、西至云南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的兴仁,由于商贸发达,被誉为“商城”。“家家儿女纺棉纱,民聚川湖俗尚华。竟日机房歌唱满,疏灯茶馆话生涯。”这是100多年前,清道光贡生张国华在其竹枝词中描绘的当时兴仁县城商业的繁华景象。
扎实起步
南来北往,风霜雨雪对兴仁这个重要的“旱码头”影响不小。1942年11月5日,在兴仁县立中学,兴仁气候所建立,开展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力、降水观测,兴仁第一份气象资料由此诞生。1950年12月31日,增加䓍温观测。1955年9月,增加高空测风项目。
1958年,当贵州气象工作者背着仪器设备跋山涉水选点建站时,兴仁县各乡镇已成立“看天中心小组”,他们的任务是收听本县天气预报和依据物候观测经验预报未来天气,气象服务在兴仁起步先行。1959年2月,农业气象试验工作开展,并在两个月后开始编发农业气象旬报。
今年82岁的邱国安,1962年从气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兴仁县气象站。“除基本观测任务,我们还开展土壤墒情的调查分析服务工作。”他回忆,调查墒情主要采取器测法或炒土(烘干)法,分别称所取土样烘干前后的重量,获取其含水量。这种监测方法几年后便停用了。除此以外,气象工作者还前往田间地头调查主要农作物凋萎情况,调查记载稻田脱水开裂情况,并撰写分析报告。
天气预报对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县级气象台站做天气预报主要借助外力,通过收音机收听贵州省气象台天气预报,再结合本站气象要素变化制作发布短期天气预报。20世纪80年代起,有了ZSQ-1B型气象图传真接收机,通过传真方式可收到各种天气图,使县气象站能获得更多信息,弥补了单站资料的不足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的观测场一角 图片由兴仁市气象局提供
让邱国安欣慰的是,在他退休的1998年,县气象站安装了PC VSAT卫星接收小站,可接收到全国的气象资料,受惠于“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向基层的延伸,获取的众多数值预报产品成为预报分析的重要基础,为本地天气预报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气象服务保障兴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以加强。
起势成形
在兴仁县1785平方公里的区域,低头是山、抬头也是山。这样的地形给天气预报带来不小挑战,而精准的观测数据,是做好天气预报的前提。
2002年底,兴仁县气象局建成风向等七要素自动气象站,但观测项目仍有不足,因此还需要补充人工观测。2004年,李燕成为兴仁县气象局首个获中国气象局“250班无错情奖”的观测员。“既要进行人工观测,又要负责自动站的网络维护。”“兴仁属于国家基准气候站,每小时就要观测一次。我那时值班的状态,就是神经一直紧绷着。”李燕至今也忘不了2003年7月的一个夜晚,狂风裹挟着暴雨往身上砸,雨伞根本无力抵挡。为确保准时传送气象数据,她顶着风雨,冲向观测场记录下每一个数据。当她按规定时间完成数据上报后,之前湿透的衣服已经干了。
老式EL型风向风速观测仪器 图片由兴仁市气象局提供
李燕的父亲也是一名气象工作者,她第一次值班时父亲严厉教导她的话语深深印在脑海里——“每一次记录数据不能错,要时时记得细心谨慎,落在记录本的每一个数据既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气象事业发展的脚步一直往前。自2004年起,根据地方气象事业发展需要,兴仁县气象业务进一步拓展,先后在全县16个乡镇建起16个雨量监测点。
2007年8月,兴仁县放马坪镇建立了五要素风能气象监测点,开展风能气象观测。与此同时,兴仁气象网络建成,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运用到天气预报中;与上游台站形成灾害性天气联防机制,发布短时预报预警信息。
2008年1月12日至2月14日,贵州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得益于前期气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天气预报软件的应用、与相邻台站业务联动机制建立等工作基础,县气象局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程度、范围、持续时间等方面做出精准预报,为县委、县政府和应急管理、交通、能源等部门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预报服务组和1人分别获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气象局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赋能增效
兴仁是全国最大的薏仁米种植区和集散地,薏仁米产业是当地农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名片,有力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围绕兴仁的农业生产,县气象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气象为农服务。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利于薏仁米种植。且近10年兴仁薏仁米各生长期降水、气温、日照变化小,对薏仁米产量的影响也较小。”兴仁市(2018年8月,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气象局副局长肖伟介绍,经气象部门论证,薏仁米属喜温植物,兴仁气候特点正好适合其生长,且经济效益高,可大力发展。
然而,春夏旱是兴仁农业发展的两个“拦路虎”。春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9.4%,夏季降水量虽有54.9%,但温度偏高、无效降水日数偏多、蒸发量大等原因,使夏旱避无可避。
如今的兴仁国家基准气候站的观测场 图片由兴仁市气象局提供
面对难题,兴仁气象部门年初制作薏仁米专项气象服务方案,针对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重要农事活动制定气象服务专题,与兴仁农业农村部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借助省生态农业气象中心技术力量指导生产,提出“适当将薏仁米的播种时间延后以尽量避开春季干旱,减少不必要的产量损失;大幅度调整适合在兴仁种植的薏仁米品种”等建议。同时,不断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员技能培训等方面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保障,助力薏仁米增产丰收。
关于未来,兴仁市气象局局长何汝凡表示,将在省、市气象局党组领导下,依靠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行业部门的联动,融入地方党政工作大局,以高质效的气象服务助推“兴旺之地、仁义之乡”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杨春竹 原野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