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存智慧,并通过文献典籍的形式世代流传下来。在卷帙浩繁的存世文献中记载了诸多不同寻常的天气现象,这到底是文人的杜撰,还是确有其事?古人又是如何看待头顶上的这片星空呢?
在人文气象科普读本《藏在经典里的气象科学》里,列举了中国古诗词、中国古典名著以及中国古代经典战役里所体现的诸多天气现象,从文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角度解读中国经典中的气象学知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合理运用气象的智慧。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从《绝句》的创作背景、西岭雪山到成都杜甫草堂的距离,结合春季大雨初晴时的能见度,分析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边的茅草屋里是能看到西岭雪山的。伴随《红楼梦》里华丽出场的人物,“雪珠儿”两次出现,作者层层递进为读者呈现了米雪、冰粒、冰雹、霰等四种天气现象。而在分析崖山海战这场导致南宋灭亡的悲壮性战役时,作者着重分析崖山的地理环境助就了海雾的形成,以及元军依此地形、气象条件的排兵布阵,将气象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藏在经典里的气象科学》将气象学与文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融合解读,用严谨科学的方法分析文本,层层递进,多方求证,使论证过程严谨,结论经得起推敲。这种多学科思维的论证是复杂的,对于少儿读者的思维锻炼是多角度、综合性的,引导读者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勇于质疑,发散思维思考问题。
这套书不仅注重文本分析,而且通过抽丝剥茧的科学分析、弘扬求真的科学精神,不断提出新问题,带领读者探寻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著故事、战争里被人忽视的气象知识,这也是读者深度思考的过程。比如施耐庵在《水浒传》借萧让之口说出雪花的6种形态,作者对文中的这段内容产生了疑问,从我们常见的雪花形状到雪花形成原理,再到特殊情况下所形成的雪花形态,最后论证出雪花不止6种,所以说古人“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这套书内容还根据少儿读者的阅读能力与习惯,用生动的三维立体原理图呈现了艰涩难懂的气象原理,比如沙尘暴、台风、巴山夜雨的形成,与轻松、趣味性的解读文字相得益彰,更易于少儿读者理解。
这套书并非从鲜为人知的偏僻古籍史料中为自己寻找新素材、新故事,而是通过脍炙人口的故事解读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比如黄梅雨既有“黄梅时节家家雨”,也有“梅子黄时日日晴”;“东边日出西边雨”这种“牛背雨”并不仅存于古人的文学作品里,在现在的城市生活里也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作者更早一些创作的气象科普读物《神秘莫测的气象》同样跨学科进行了知识读物创作,通过接地气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人的智慧与科学精神,提高少儿读者的科学素质和文学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
(作者:智烁 责任编辑:郭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