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故事
国家气象中心预报系统开放实验室白新萍:以工匠精神打磨预报“利器”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2月20日08:39

手机时刻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24小时保持线路畅通,白新萍望着屋外滂沱大雨,心里的弦一直紧绷着。

2023年7月29日,北京地区上空乌云翻涌,罕见大雨倾盆而下。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北上影响,京津冀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过程。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启动暴雨一级应急响应,国家气象中心各部门进入“作战”状态。

电话不时响起,白新萍都在第一时间接听,远程查看系统运行状况,麻利地解决问题,确保公报产品准确及时发送。防范应对暴雨灾害,气象部门发挥着第一道防线作用。此时此刻,她知道,中央气象台的首席、预报员们通过分析多源观测资料研判这场极端暴雨的动态趋势,正在运用MESIS指挥决策分析系统、MIWPS中央气象台文字产品制作系统等快速进行数据统计,制作出各类预报预警产品和专报材料发送至决策及相关部门。如此关键的时刻,自己参与研发和运维保障的系统不能出现一点差错。

MESIS、MIWPS等预报制作及决策分析系统是预报业务中最常用到的工具,拥有实况监测、预报分析、计算统计、灾害评估、材料制作等强大的功能板块,预报员能够快速筛选来自全国各地海量的气象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经过便捷操作便可高效制作出精致的视觉化图表产品,气象专报、服务材料文字一键生成并可快速对外发布。而要打磨出这样一套相对完善的业务系统,需要研发团队秉持工匠精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对系统“精心雕琢”。

白新萍(前一)保障预报服务系统平稳运行。图/文 卜钰

自2011年从事系统研发及应用工作以来,白新萍已在此岗位上默默耕耘12年。

2011年博士毕业后,白新萍进入国家气象中心工作,参与MESIS系统的建设与研发。从MESIS 1.0到当前的MESIS 3.0版本,团队以预报员具体需求为导向,边设计研发,边将系统投入国省气象部门的业务应用,发现问题再逐一针对性解决,不断弥补系统不足,优化功能建设,最终形成预报员日常工作所必需的业务系统。

如何通过优化系统,让预报员从工作量巨大且耗时费力的预报产品制作和文字专报撰写中解放出更多时间,是白新萍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我的职责是精心打磨预报‘利器’,确保各系统正常运行,为预报员能够高效、准确地进行预报提供协助与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白新萍研发了智能网格数字化产品生成系统,其应用促进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集约化发展,填补了中央气象台预报服务业务平台的空白,也使得预报员各项业务材料制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白新萍作为主要成员研发的嘉兴气象预警预报文字自动生成系统、甘肃气象预警预报文字自动生成系统等实现了本地化应用,得到用户的认可。

每逢汛期、重大活动及重要农事时节,在气象服务保障队伍中,都少不了白新萍的身影,为重大活动团队提供天气预报资料,维护预报服务系统运行环境稳定,确保功能模块、数据统计、产品内容万无一失。

去年,北京冬奥会对气象服务特别是监测、预报、服务的精细化程度提出高要求,面对新挑战,白新萍与团队同事为其提供伴随式服务保障,加班加点在系统中增添冬奥会专项模块,提供专项预报图形资料,满足用户不断增加的气象服务需求。从2020年底起,团队开始制作包括中国、亚欧区域地面和高空的08和20时次的天气分析图在内的16种图形产品,实时将预报传送给冬奥会预报服务人员作为参考。在汛期和农事活动期间,白新萍和同事们总在第一时间把预报员的新需求与反馈,迅速落实到系统的优化上,并保障预报服务系统的平稳运行。

十年磨一剑,皓首穷经钻研一个领域。“能站在预报员的身后,在平凡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地做好系统研发优化和服务保障工作,我感到由衷的自豪。”白新萍说。

(作者:卜钰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