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普>看台
今年春运路上有点冷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日期:2019年02月01日14:59

  1月28日,是2019年春运正式进入高峰期的日子。也正是在这一天,伴随着数以百万计归乡旅人的步伐,一股强冷空气吹进新疆,开始了它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的行程。一个有些寒冷的春运高峰期,就此拉开序幕。大风、雨雪、低温,在这段时间里你方唱罢我登场,搅乱人们回家的旅途。

  不平静的北极涡旋

  追溯到1月21日,也就是2019年春运开始的那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十分平稳,特别是中东部地区,阳光普照、晴空万里,春运在一片祥和的天气背景中拉开了序幕。

  但与此同时,冷空气的原始驱动力之一——远在北极的极地涡旋已经开始移动。对于关注气象科普的朋友而言,北极涡旋是冬日里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它的一举一动,经常造成大范围的寒潮。2016年初的“世纪寒潮”,就是北极涡旋深度南下导致。近来欧洲的暴雪同样也离不开它的参与。

  这一次,北极涡旋从欧洲收兵,继而南下西伯利亚,并将触角深入我国,造就了这场影响全国的强冷空气:1月28日至2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普遍降温,1月30日至2月1日南疆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和中东部地区也被寒意笼罩,大风、降温、雨雪接连来袭。

  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印证了此次强冷空气的“暴脾气”。但冷空气虽然是让春运之旅变得寒冷的主角,却不是唯一的推手。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南支槽、副高一起凑热闹

  在诸多气象学术语中,槽可能是格外难理解的一种。其实,听起来复杂的南支槽,说起来倒也简单。如果将气压比喻为海拔,那么槽就相当于山谷,槽中的气压值较两侧的低。具体到南支槽,它经常活动在低纬度地区,起到水汽输送通道的作用,往往是我国冬季降水、尤其是南方降水的关键。在此次冷空气过程中,南支槽就引来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北上。

  而另一个为我们所熟悉的老朋友副热带高压,同样也在冷空气过程中凑了热闹。与冷空气的南下同步,副高大举西伸,盘踞在南海上,最西端到达中南半岛,将其边缘的南海暖湿气流一并挤压到北边来。

  有了南支槽和副热带高压的“助攻”,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了北上的暖湿气流,雨雪便不可阻挡地降下。而且,此次的降水相态特别复杂,在较为寒冷的北方,人们可能看到雪花飘落而下,在较为温暖的南方,更多的则是大雨倾盆。而广袤的“中间地带”则形势更为复杂,有些地方雨雪相伴而下,雨夹雪的天气加剧了寒冷湿滑,更有些地方前期下雨,后期转为降雪,为春运交通平添了复杂性。

  雨、雪、雨夹雪、雨转雪齐上阵

  对于春运期间的交通而言,冷空气南下带来的复杂多样的天气形势是一大挑战,特别是复杂的降水相态,将为交通安全带来重重挑战。

  在北方,降温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有大风,奔走在返乡路上的人们需要格外关注保暖。而华南地区的天气则相对温和,降水量有限。真正受到较大影响的地区,均在我国南北方分界线附近:陕西、河南、江苏、安徽。这里的人们遭遇了复杂的降水相态,以及剧烈的天气变化。

  在冷空气影响的早期,这些地区以降雨为主,而随着冷空气的发展,会逐渐转变为雨夹雪或纯雪,道路的状况也随着降水相态的转变而一再变化。总而言之,大风、低温、雨雪、道路结冰乃至大雾都要提防。春运期间在这一区域奔波的人们,可要格外注意了。特别是江苏、安徽一带,即使冷空气已经离开,但前期降下的雨雪导致的道路结冰却还没有消融,一直会持续到2月2日,对交通安全影响非常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雨雪天气,仍然忽略了入冬以来一直干渴的华北地区和东北大部分地区。1983年至1984年冬季,北京曾创下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晚初雪日——2月11日,如今看来,这一纪录即将被打破,甚至可能直接度过一个无雪的冬天。

  短暂升温后 冷空气卷土重来

  这轮强冷空气,由1月28日始,到2月1日止。但仅在短短一天的间歇后,2月2日至4日,又会有新的一轮冷空气补充南下,仍将为南方带来降水。

  值得欣慰的是,临近除夕的这次冷空气仅有中等强度,对春运高峰的后半程影响不会很大。

  事实上,虽然冷空气接连来袭,但气温与常年相比并不算低,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和统计,1月29日至2月7日,只有西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东北地区南部、黄淮东部、江淮东部、江南、华南西部等地甚至偏高3℃~4℃。也就是说,当这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过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迎来升温,在较为温暖晴朗的天气中度过农历新年的最初三天。

  (责任编辑:王玫珏)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