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普>看台
预报员眼中的秦岭“不一般” 来源:中国气象报 日期:2018年11月19日15:34

中国气象报实习记者 赖栩雯 通讯员 何豫秦

图由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提供。

  在气象预报员的眼中,秦岭有怎样的意义呢?
  一方面,秦岭的特殊地形增加了天气的复杂性。秦岭的主体在陕西,以它为界,陕西的自然环境可以分为三大区域: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秦巴地区又可以分为盆地和山地两种主要地形,盆地因地势较为平坦,暴雨量级较山区而言偏小,而山区气候差异和垂直变化都比较明显,且多为喇叭口地形,受山脉阻挡,两侧气流向中间辐合,产生上升气流,有利于对流发展。
  位于秦巴山区的汉中市镇巴县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暴雨中心,且多发于夜晚,这与其所处的地形关系极为密切。这种配合地形产生的剧烈天气,常令预报员感到棘手。
  例如今年6月24日至7月15日,汉中市出现了五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7月13日至15日,汉中市气象台台长张小峰在云图上发现了宁强县和略阳县有大雨集结的征兆,而在当时,汉中市刚刚结束了几轮大暴雨天气过程。按理说,大气能量已经得到释放,再出现大暴雨似乎不太可能。但气象数据显示这次过程来得突然,根据历史经验和雷达实况监测资料,略阳县北部很可能出现40毫米以上的强降水天气。当时,预报员发布了略阳县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最终实况显示,略阳县五龙洞镇小时雨强达到了60毫米。
  “五龙洞镇属于典型的喇叭口地形,山区地形抬升作用增强了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对暴雨过程起到了强烈的增幅作用。”张小峰说,这种特殊的地形特点加上天气过程的突发性,增加了对降雨落区和强度的判断难度。
  另一方面,尽管陕西省已经建有1573个气象观测站,但由于山脉地形复杂多样,秦岭的部分高海拔地区难以大范围布设监测站网,缺乏翔实的观测资料。“精细化的格点预报非常依赖完整的观测数据,否则难以精细准确。”陕西省气象台副台长王建鹏说。
  秦岭特殊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带挑战着预报员对雨雪天气过程的精准把握。今年11月3日至5日,陕西迎来了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和降水天气过程,两天前王建鹏就“捕捉”到了这次过程。但从西安到汉中,要经过秦岭的多个海拔地段。高海拔地区又缺乏气象观测数据,很难判别下的是雨还是雪。考虑到公众出行安全,王建鹏与其他预报员一起细细“打磨”着对外发布的预报产品。“我们当时报的是雨夹雪,但实际高海拔地区下的是雪。预报和实况不符合,大家都不太满意,我们一度想提高预报准确率,但秦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不过,秦岭还是被气象学家视为宝库。多样性的气候环境以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地理位置,为科研人员进行气候研究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所。
  目前正在开展的秦岭剖面观测可以为秦巴山区地形云降水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观测数据支持,能够有效弥补中国高原边缘地区气象科学研究的不足。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8年11月16日四版 责任编辑:王美丽)
  



专题 更多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