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协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联通共同研发的台风领域专业智能体——“智台智能体”正式启动对外服务测试。这一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气象科技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球台风科研与防灾减灾事业注入强劲的“中国智慧”。
“智台智能体”是亚太台风研究中心收集整理多元台风专业语料,深度融合国产大语言模型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一个集实时性、精准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台风专业智能平台。它不仅是技术的集成者,更是科学决策的“智脑”,将为科研机构、业务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链条、智能化的台风信息支持与知识服务。
当台风在浩瀚洋面上生成,“它从哪里来、往何处去、强度如何、影响多大”成为关注焦点。“智台智能体”通过链接权威气象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台风动态分钟级更新,精准呈现路径预报、强度变化与风雨影响范围,并可一键生成可视化图文报告,让复杂的台风实况和发展趋势“看得清、读得懂、用得上”。
在科研支撑方面,“智台智能体”已具备为台风科研人员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服务能力。“智台智能体”汇聚了国际权威期刊《热带气旋研究与评论》、中国气象局编制的《台风年鉴》《台风公报》以及国外气象部门编制的飓风报告等国内外一流科技成果,融合全球近年来在台风生成机理、强度突变、路径预测等领域的国家级科研产出,提供专业模型解读与分析服务,打造可复现、可验证的一体化科研环境。
据了解,用户可通过“智台智能体”进行知识问答、成果检索与上传,实现高效协作与成果转化。仅需一张天气图,“智台智能体”即可智能识别并生成专业解读报告,还可智能分析特定区域受台风影响程度,生成专业结论报告,提供直观的防灾提示,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与决策响应速度。
面对台风活动日益复杂的趋势,历史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智台智能体”系统整合超过70年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历史资料,支持多参数复合检索与典型个例对比分析,为气候趋势研判、灾害风险评估和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底。同时,构建了覆盖基础术语到高端学术概念的全谱系台风知识库,融合中外专业机构的知识图谱与典型场景案例,既服务于专业培训,也助力公众科普,推动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升。
亚太台风研究中心主任汤杰指出,“智台智能体”的推出是我国气象领域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发现在台风专业领域的重要实践,也是国产AI技术赋能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的生动范例。它不仅为我国防台减灾工作装上了“智脑”,更以开放共享的姿态,积极服务全球台风相关科研与应急管理。
(作者:陈淋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