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河南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较快,气象部门——
靠前服务 抗旱保粮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4月28日07:44

4月18日,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王楼镇宋大庄村的千亩麦田绿浪滚滚。“浇灌后苗情整体良好,墒情适宜。少部分土壤墒情偏低,麦苗基部叶片发黄,分蘖数较同期偏少。”在种植大户宋崇俭的麦田里,一场专家“会诊”正在进行。

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技术人员仔细察看苗情墒情后建议:“要抓紧对长势较差的地块实施小水细灌,每亩补施尿素,还要密切关注小麦整体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近期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少雨,大风天气频发,土壤失墒较快。眼下,全省小麦普遍进入孕穗抽穗期,是决定产量基础关键期,做好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对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河南省气象局强化部署落实,及时启动抗旱气象保障服务特别工作状态。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加强与省农业农村部门会商研判,基于多年连续小麦干旱试验成果,建立完善干旱气象条件与冬小麦产量灾损的关系模型,强化干旱重点区域预报服务,为省农业农村厅提供抗旱调度监测日报等产品。同时,各地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时机,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全力护航抗旱保丰收。

气象局工作人员到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花园乡高标准农田开展田间调查。戚易明 摄影

河南省气象部门还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建设成效,利用地空天一体化协同观测技术,24小时动态监测地温、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墒情等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气象要素,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指标,构建粮食作物全天候、多维度气象监测体系;依托中国气象局“高标准农田智慧气象保障技术”和省级农业气象、精细遥感创新团队力量,针对小麦等主要作物,研制分区域、分灾种、定量化、客观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优化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场景。

基于各类农业气象指标和算法模型,省气象局进一步研发了省市县一体化农业气象业务系统。该系统既能监测作物苗情、土壤墒情等,也可查询气象预报信息、未来1天至10天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实现不同农业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风险预估预警、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等业务产品自动化制作,切实做到风险早发现,预警早发布。

“有了气象部门的精细服务,我种地的底气越来越足了。”在鹤壁市浚县,金地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军朝说,今年3月底,一场强降温过程来袭,他在收到天气预报和晚霜冻灾害风险预警后,提前组织人员对合作社流转的2000多亩土地进行灌水并采取防护措施,保障了小麦健康生长。

(作者:陈争 周爱春 李雯 王福州 马美娟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