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要闻
发力改良484万亩盐碱化耕地,全国人大代表张继新建议——
加强节水灌溉气象保障服务 实现旱涝保收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3月08日08:20

河套灌区被称作“塞外江南”,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亿斤以上。但受特殊的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和耕作方式影响,这里形成了484万亩盐碱化耕地。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继新多年来一直关注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化耕地改良问题。他建议加快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化耕地改良等项目,加强气象保障服务,让村民从“望天收”变为旱涝保收。

对巴彦淖尔河套灌区农业生产来说,夏季干旱和秋季偶发暴雨是不折不扣的高影响天气,受到村民高度关注。

“农村老百姓都能用手机接收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警,并提前采取防御措施。”张继新介绍,村里有很多靠山的耕地,农户收到降水预报信息,可以减轻农田泡水损失;收到大风预报预警信息,可以提前采取加固措施;预计发生洪灾,可以提前组织防洪加固工程,引导村民采取避险措施。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继新 受访者供图

眼下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地力差、产量低,成为制约农牧民增产增收和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问题。张继新调研发现,盐碱化耕地占巴彦淖尔市耕地总面积的44%,占内蒙古盐碱化耕地的三分之一。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张继新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耕地改良和高效节水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希望加快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节水灌溉等项目,加大对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的支持力度。

“过去一年来,自治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张继新说,希望气象部门能够加强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服务,助力节水灌溉,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目前,气象部门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力推广智能节水灌溉气象服务模式,对盐碱化耕地灌溉控盐、节水有很大帮助。去年,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在突泉县建成,示范区根据智能水肥一体化、农业在线监测系统等提供的实时数据,科学指导田间生产作业,可节水约59%,实现降本增产、耕地保苗5500株、粮食亩产700公斤以上。作为核心的智能节水灌溉气象预报技术,已落地转化为有效的服务模式,在兴安盟、通辽、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等4个粮食主产盟市的7个旗县2万余亩推广应用,培训指导农户200余人。

(作者:崔国辉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