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观点
中国气象报时评:让天气接地气 以“小”院实现“大”服务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10月17日07:56

叶奕宏

“在推进气象科技小院建设过程中,统筹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提升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水平……”10月8日,中国气象局部署开展气象科技小院建设工作,让这个逐渐成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关键一环的平台,再次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近年来,气象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精神,高度重视解民生、治学问、优供给、育人才,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在探索过程中,一种集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新平台应运而生——气象科技小院。

“小院”之所以谓之“小”,因其所有无非是一片热土、几间农房,十余名农业气象科研、服务人员在其间耕耘,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这里的气候适合种什么作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该采取什么措施等。但偏偏就是这样的小体量团队、小切口研究,撬动了许多农业气象服务的“大问题”,迸发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能量”:在河南省鹤壁市,农业气象科技小院助力当地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大幅提升生产效益,并借此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以农业病虫害防治科技小院为“前哨站”,气象部门助力百香果等南方果蔬“落户”本地,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广泛推广,经济和生态效益不断显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北五岔镇和塔城地区沙湾市乌兰乌苏镇两地的气象科技小院推动棉花种植气象服务辐射近百万亩棉田,在助力抢抓天时、防灾减损上赢得百姓口碑……

以“小”见“大”背后的逻辑说来也简单:气象科技小院致力于让“天气”接“地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首先要求“知天气”的人走进田间地头、融入群众百姓,在调研中倾听需求、凝练问题,在实践中砥砺技术、创新服务,而后化身成桥,勾连起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服务与创新、科普与教育。

当前,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呼唤与之配套的智慧农业气象科研和服务体系,其中,打通科技成果和服务产品到达基层一线的“最后一公里”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协同众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建设好气象科技小院,充分发挥小院的农业气象技术中试平台、服务示范基地和科普前沿课堂作用,成为摆在气象部门面前的一道时代必答题。我们必须大胆地将更多气象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撒”向田间地头,让它们扎根在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在不断精进的智慧农业气象科技的滋养下,延伸出更多、更繁茂的触达一线的“枝叶”,让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开出香溢四野的社会服务现代化之“花”,带动包括气象工作者在内的更多主体参与乡村振兴,拥抱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张林)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