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不仅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提出“要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
4月23日至25日,“绿镜头·发现中国”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柞水县,深入了解基层气象部门和当地政府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保护秦岭生态的基础上,挖掘气候资源优势,赋能地方文旅和康养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解码秦岭生态的“气象密码”
4月25日,采访组来到位于柞水县的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主站。这里布设的气象观测设备可谓琳琅满目、科技感满满。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柞水主站 摄影:张永
柞水县气象局局长余初晓告诉记者,这个2022年由中国气象局批准设立的观象台,以柞水国家基准气候站为中心,形成了“一站多址、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系统,包括39个国家气候站、2个森林生态观测站、13个微波辐射计,20个大气负离子气象站、8套植被生态自动观测仪、1个轨道式植被监测系统等,具备地面基准气候观测、高空观测、基准辐射观测、地基遥感廓线观测、生态系统观测、大气成分观测等基本观测能力。
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柞水主站中的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摄影:张永
“这里探测环境良好,已拥有58年的连续观测资料,并具备保持连续稳定观测的条件,这些数据对于研究分析区域气候变化很有意义。”余初晓说。
位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 摄影:马楠
商洛市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赵世发告诉记者,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遵循“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构建了多源融合的生态数据资源体系,形成了28个TB的秦岭气候生态数据集,研发出涵盖生态农业、气候康养、气候医疗、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体育赛事保障等11大类63种精细化服务产品,有效推动了气象数据向生态产品价值的科学转化。
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秦岭国家气候观象台将长期、连续开展秦岭山区陆-气和水-气通量观测,使其成为秦岭山区气候变化应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系统,商洛市气象局局长张向荣表示。
从“可遇不可求”到“有期而遇”
如果说国家气候观象台是守护秦岭的“生态前哨”,那么云海景观则是展现秦岭腹地的“生态名片”。
天竺山云海 供图:山阳县气象局
在2024年入选全国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的天竺山景区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前,大屏上显示的每立方厘米2745个的负氧离子浓度见证着秦岭生态的独特禀赋。过去,游客能否一睹云海全凭运气,如今依靠越来越精准的气象监测和预报能力,这一“秘境”变得触手可及。
天竺山景区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 摄影:马楠
为不断升级优化监测能力,商洛市气象部门布下了“生态天网”——87个天气景观站,如同“生态哨兵”矗立山巅,56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实时捕捉空气密码,配合北斗卫星、X波段雷达组成的“天空之眼”,让曾经“可遇不可求”的云海变得“有期而遇”。
“我们通过气象数据监测,能够提前48小时预判云海出现概率,准确率达到90%。”商洛市山阳县气象局局长刘哲介绍说,在今年将要到来的"五一"小长假,游客们可以看着云海预报订房了。
商洛气象慢直播截图 供图:商洛市气象局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商洛的美景,商洛市气象局打造了全国首例以慢直播形式,将长江黄河分水岭、塔云山、金丝峡等地云海景观面向公众展示。2024年在线观看人数达150万人次。这场“云海盛宴”的背后,是秦岭生态监测与气象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从“气象服务”到“气候经济”:“绿水青山”的价值转化
好气候带来好产业。商洛的实践,不仅停留在监测与保护层面,更探索出一条“气候资源变现”的创新路径。
作为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商洛建成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与碳汇评估平台,并发布《商洛市生态产品目录清单》。
商洛市气候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系统 供图:商洛市气象局
“我们助力完成全省首单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林业碳汇交易10万吨,柞水县‘引乾济石’调水工程每年向西安市供水5600万立方米并获1200万元生态经济补偿金;镇安县实现全省首单用水权交易,交易水量达20万立方米;商洛电厂通过7次碳配额交易,开创了‘气象+双碳融合新范式’,张向荣向记者们展示了商洛市气象局如何将‘秦岭生态绿’转化为‘真金白银’。 ”
同时,“气象+”还与农业、金融、文旅等行业深度融合,催生了“气候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商洛6个县根据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探索各自的优质产业发展路径。对洛南连翘、五味子等农产品进行了气候品质认证,核桃、茶叶、烤烟、木耳、中药材等气象服务重点农产品实现了溢价。
据统计,2024年洛南核桃、柞水木耳交易额均超过30亿元;全市旅游人数和花费同比激增23%、25%。通过气候康养旅游等项目引资603亿元。
“气象部门主动作为,以一域担当为全局贡献力量,以一域出新带动全局出彩。”商洛市政府领导曾这样评价。
未来,气象部门将深化“气候+康养”“体育+旅游”等模式,让22℃的商洛、云海奇观等生态福祉惠及更多百姓。这座秦岭深处的“康养之都”,正以科技之力守护生态底线,以创新之笔书写“两山”转化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