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5专题>2025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气象
全国政协委员魏源送:推广中国经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5年03月17日09:06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区域流域水污染控制研究的科研人员,自2014年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便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教援助工作中。

2016年5月,魏源送在斯里兰卡调研时,目睹强降水引发河流水位上涨,出现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自此,他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岛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尤为脆弱。”

位于印度洋上的斯里兰卡,处于洋流活动强烈地带,是南亚季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海洋环境灾害和气象灾害频发。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化也在影响着斯里兰卡的降水模式。魏源送从当地了解到,虽然岛上的降水总量稳定,但降水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我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水平稳步提升,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牢固防线。”魏源送意识到中国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技术和模式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如何更有效地分享和推广中国的成功经验?他建议,通过联合研究、技术合作和组建研究机构、开展科教援助等方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拿出适宜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方案,并在合作过程中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真正做到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

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积极开展气象早期预警实践,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模式,推进中国气象早期预警系统和相关标准陆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我国目前已建设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积极借助气候模型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减少极端天气影响提供科技支撑。

(作者:刘倩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