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其布局结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均蕴含丰富的低碳智慧和生态理念。同时,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且用电负荷相对较小,具有发展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的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认为,通过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推动乡村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还有助于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对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 本人供图
欧阳华建议,加快农村传统能源消费向绿色能源消费转型,在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屋顶光伏、风力发电机等清洁能源发电;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提升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建设以零碳为元素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当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宣传、低碳民宿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积极构建能源低碳消费生态服务体系,普及新型电力系统知识,增强村民的低碳能源意识。
“2022年,白塔村与无锡供电公司创新实施‘市县联动、企村共建’新模式,开展合作共建。”欧阳华介绍,依托新型能源体系,白塔村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二氧化硫年减排约12吨,节省能源成本46万元。
他提出,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是绿色转型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其开发和利用与气象因素密不可分。气象部门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力:提升监测精密能力,完善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全天候高精度监测分析区域内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预测气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加强部门合作,立足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生态质量指数、覆盖率等多个指标,开展生态评估活动,助推绿色发展 ;强化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及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政府响应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宁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