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目山下,一条绿色回廊环绕着一个小山村,村口矗立的石碑上,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正是如今山青水绿的余村。
2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为彼时“山秃水污”的余村打开了发展的大门。
20年过去,余村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绿水青山建得越来越美,金山银山也越做越大。
作为土生土长的余村人,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建议:以先行示范方式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在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余村从‘矿山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持续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变成了竹海连绵的‘美丽乡村’。希望以我们的建设经验,为全国打造示范样板。”他说。
从“山秃水污”到“绿水青山”,生态修复是关键。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气象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汪玉成说,近年来,安吉县气象局在余村及周边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立体气象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各类气象要素,还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植被生态变化,为评估碳汇潜力、优化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数据显示,“大余村”(以余村为中心的3个乡镇、23个村)82.7%的区域植被生态指数持续上升,植被覆盖率高达72.7%,年均固碳量达17.55万吨,释氧量为47.69万吨,释氧价值超过4.75亿元,合计固碳释氧价值6.86亿元。
余村,是和美乡村建设的样板。在这里,五彩水稻,既成了风景,也保护了生态;乡村图书馆里开设了国漫主题的文创店;在第一家酒馆“乡音”里,每晚人头攒动……
“我们按照‘逆城市化’的思想,大力抓好度假旅游这件事。如今的余村,乡村旅游红火,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为‘最佳旅游乡村’。仅在去年,全村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0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131万元。”汪玉成介绍。
在旅游旺季,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对游客的行程规划、安全以及整体旅游体验至关重要。对此,汪玉成希望气象部门推动气象数据与余村智慧旅游系统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游客流量、热门景点拥挤程度,并结合天气预报为游客提供最佳游览路线建议,缓解旅游高峰期的拥堵问题,保障游客安全。同时,希望结合气候数据,开发具有余村特色的生态气候旅游产品。
除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余村还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自身从“绿水青山”向“零碳富地”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升级:全国首个乡村零碳公园、全省首个未来乡村绿电服务中心、全国首个碳中和建筑双铂金认证、“碳魔方”能源控制系统和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陆续在余村落地。
汪玉成介绍,在余村,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游客以乘坐新能源观光车、骑自行车、步行等作为主要旅游交通方式。此外,景区里还有多个互动设备,引导村民和游客践行低碳生活。
以余村为缩影,安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六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并居榜首,先后成为联合国人居奖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的全国首个获得县,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样本。“希望相关部委加强对安吉的指导,支持安吉(余村)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高地,通过强化国际传播顶层设计,构建全方位渠道体系,健全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等,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向世界搭建有益平台。”汪玉成说。
气象数据是生态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汪玉成对如何利用气象数据展示余村生态成果充满期待。他建议,通过新技术打造“生态气象数据可视化平台”,利用动态图表、实时数据流和交互式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余村的碳汇增长、空气质量改善等成果;系统总结余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和成效,向全球分享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
(作者:张宏伟 责任编辑:张明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