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2024两会>记者跑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张兴赢:加快构建气候安全早期预警平台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3月04日18:03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重发趋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未来这种风险将更加复杂且难以管理。

  “早期预警和行动可以挽救生命,在防灾减灾中产生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挂职)张兴赢表示,数据显示,只需提前24小时预警,灾害损失就能减少30%。

  张兴赢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陈建摄影

中国是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大国,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并发、复合极端灾害事件带来的潜在级联影响正在增大,对加强早期预警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

  联合国高度重视早期预警,提出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旨在确保到2027年年底所有人都能免受灾害性天气、水或气候事件的影响。我国在早期预警系统建设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如以政府为主导制定防灾减灾政策、规章、标准、制度、预案;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国家预警发布体系,实现分灾种、分级别、分渠道的预警信息智能化发布;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高级别预警“叫应”机制;开展气象科学知识传播与应急演练活动等。自2015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国省市县四级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目前,全国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可达98.82%。2023年,气象信息为公众挽回损失5600亿元。

  但仍要看到,当前,在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风险提示发布上还缺乏细化的法规、规章,对预警信息传播缺少法规约束;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标准不一致;我国的预警送达速度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偏远地区的预警信息覆盖率尚不满足预期。

  对此,张兴赢呼吁,加快构建气候安全早期预警平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其中,首要是加快制定全民早期预警中国计划。他指出,我国已经建立一套完整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并在这一机制下开展全民早期预警中国实践。他建议中国全民早期预警行动计划秉持以下原则:政府主导、精准预报、高效传播、部门联动和全民参与。

  同时,需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法律法规和机制,完善在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风险提示发布的细则,在应急预案中明确依据预警信息需要采取的行动措施等。

  推进早期预警各方面能力建设,要统筹建设一体化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立健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能力。

  另外,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聚焦生态系统、水资源、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气候变化风险早期预警技术。张兴赢着重指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一些新的危害开始凸显,如热浪导致死亡风险上升等,需要加快组织开展新型气候灾害风险对脆弱区域和行业转型的影响研究,制定国家气候安全早期预警标准,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综合风险的科技支撑能力。

  (作者:叶奕宏 责任编辑:苏杰西)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