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4专题>新春走基层>我在现场
中央气象台:万家灯火团圆时 牵挂阴晴冷暖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4年02月10日16:00

2月10日,大年初一。凌晨4点多,天还没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已经起床,她5点半要赶到单位。“我2011年参加工作,已经记不清值了多少次春节班了。”徐珺笑着说,一头短发透出果敢干练的行事风格。

同样记不清第几次值春节班的还有中央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蔡芗宁和决策服务专家王冠岚。

“从2020年疫情以来,我已经连续5年春节值班了。” 蔡芗宁说,“印象很深的是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春节,当时气象部门要为冬奥测试赛和正式比赛提前做准备。从每一次天气过程的预报到复盘总结,我们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啃着中长期精细化预报这块‘硬骨头’,春节期间也丝毫没有放松,最后在2022年冬奥气象保障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今年,正好是她在中央气象台工作的第20个年头。

王冠岚对除夕、初一值班同样早已习以为常。“家里人也都习惯了。做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在万家灯火团圆的温暖时刻,这些气象工作者与平日一样,依然牵挂着各地阴晴冷暖,在平凡岗位上观云测天,默默守护。

5点半左右,北京的清晨依旧寒意不减,徐珺已来到单位,开始分析天气形势,制作相关预报材料。

“这两天中东部地区大幅回暖,但湖南等地仍存在积雪、积冰,我比较担心气温升高融雪融冰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包括冰锥融化坠落等。”徐珺说,“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和外出旅游的人比较多,作为预报员最牵挂的还是雨雪、大雾等天气可能对公众出行和安全造成的影响。”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在分析天气形势。吴鹏 摄影

蔡芗宁主要负责中长期天气预报业务和技术研发,她也一大早就来到单位,开始制作未来4天至7天的逐日降水落区预报图,制作中长期天气预报。“春节后期(初四至初六)冷空气势力加强,我国将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2月17日后新一轮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由于此时正值返程高峰,可能会给春运带来较大影响。目前数值模式调整较大,我需要密切监视天气系统变化,尽早做出准确的预报。”蔡芗宁说。

除了关注国内天气形势外,蔡芗宁还需要将视野扩展到全球——监测分析全球重大天气过程,针对强降水、高温、低温及冷空气过程,给出成因分析及预报,形成《全球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快讯》。

中央气象台全球气象室专家蔡芗宁在制作中长期天气预报。吴鹏 摄影

从制作实况产品、撰写春运气象服务专报和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到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王冠岚从早上6点就开始忙碌,紧盯电脑屏幕,双手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她对各种决策服务材料早已驾轻就熟,天气形势、重点天气和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包括春运气象影响预报、能源保供、农业气象灾害防范、城市安全管理等建议……一份份材料在她手里迅速成型。

“决策气象服务的目的是第一时间让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获得科学、准确、及时和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气象信息。”王冠岚说,“春节后期天气形势相对复杂,我们不仅要对灾害性天气风险做客观预估,还要关注其影响程度,需要哪些部门采取措施……决策气象服务压力很大,但在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也很显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专家王冠岚在撰写春运气象服务专报。吴鹏 摄影

春节期间,中央气象台预报服务人员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为即将到来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准备工作。

作为“久经沙场”的资深预报员,蔡芗宁根据以往各类重大活动保障经验,与保障组的同事们一起,提前汇总了呼伦贝尔、赤峰、乌兰察布等重点城市的温度、风向风速、降水相态等信息,梳理了高影响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等重点预报服务内容,并研发有针对性的中期时效预报产品。“我们深知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前面。”她说道,“工作这么多年来,每一次接受新的预报服务任务都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锤炼,内心总是充满迎接新挑战的激动和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

“妈妈,你还要值几天班才能回家?”视频通话的另一头,王冠岚的孩子满眼期待地问。幼小的她在老家每天都在数着妈妈归来的日子。

对于气象工作者而言,虽然值班坚守时无法与家人团聚,但对春节假期同样期待。

徐珺初二值完班后,初八又要回来接着值班,热爱户外运动的她休假这几天打算和家人去冲浪、爬山。“今年的小目标是跑一次马拉松。”

蔡芗宁初三值完班后准备带孩子逛逛老北京的庙会,“我家孩子还列了一个博物馆清单,要一一去打卡。”

中央气象台大楼值班室外,不时传来喜鹊的叫声,轻轻地唤着春天。万物向阳生长,在春节岗位上坚守的气象工作者,将带着新的期冀,走进繁花盛开的春天。

(作者:吴鹏 责任编辑:闫泓)



图解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