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们从西藏波密县扎木镇出发,沿扎墨公路(G559国道)前往墨脱县,探访莲花秘境。墨脱县曾是中国最后一个未通车的县城,雪山脚下云海翻腾、芭蕉摇曳、竹影婆娑,笼罩着难以捉摸的神秘色彩。直至2013年,扎墨公路正式通车,墨脱县才向世人敞开了怀抱。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嘎隆拉山隧道口,嘎隆拉山位于墨脱县与波密县交界地带,是进入墨脱县的必经之路。隧道口五六辆汽车正排队加装轮胎防滑链,有着丰富经验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冬天进出墨脱县必须要备着防滑链,这两天山上一直下大雪,县里的气象局也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他一边说,一边拿出手机,展示墨脱县气象局通过“墨脱融媒”平台发布的预警信号,“现在查看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很方便,在墨脱融媒、墨脱文旅这些公众号都能查得到,或者打电话咨询也是可以的。”
防滑链加装完成后,我们继续往前行驶,沿途景观让人流连忘返。海拔三千多的落差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雪山到原始森林,从湍急河流到飞流瀑布,从悬崖边到高原隧道,再到雾霭笼罩下的雪山,每一步都惊心动魄,每一眼都美不胜收。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墨脱县气象局。县气象局于2016年1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墨脱县结束了没有气象局、没有气象预报的历史。2019年1月,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挂牌,同年12月挂牌墨脱大气水分循环综合观测野外试验基地。
据县气象局副局长扎西索郎介绍,墨脱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雨量最充沛的地方。扎墨公路沿途海拔落差较大,气候差异明显,夏季雨水较多,易发生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冬季道路积雪、结冰严重。
县气象局高度重视扎墨公路交通气象服务,通过加强与应急局、交通运输局、交警大队等部门通力配合,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后,交管部门加强巡逻巡查,必要时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同时,不断拓宽发布渠道,通过网信墨脱、墨脱融媒、墨脱文旅等官方账号及公路沿线电子显示屏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便于司乘人员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出行,做好扎墨公路沿线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联动。
扎西索郎说:“现在扎墨公路沿线有3个气象监测站点,建站时的交通条件很差,有些路段车过不去,我们就把设备扛在肩上往山上运,我记得当时在夏天,最高气温有40多摄氏度,林间蚊虫、蚂蟥叮咬很严重。为了确保气象监测数据正常传输,我们要经常到自动站巡检维护,夏天的时候杂草丛生,遇到雨天土地湿滑,摔跤是难免的事情;冬天的时候积雪比较深,前几天我们到K52气象站点维护时,积雪已经到了小腿。”问及觉不觉得这项工作很苦,他微微一笑,回答道:“我从2016年墨脱县气象局建设时就扎根在了这里,亲身见证了墨脱县经济的发展和气象事业的进步,能用气象服务保障公路通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感到很光荣。未来,我将带领年轻的业务人员不断提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为扎墨公路沿线提供更精细的气象服务。”
第二天7点多,天还没完全亮,我们准备踏上归途。这时,墨脱县气象局办公室已经亮起了灯,当天值班预报员次仁在查看夜间的降水量并制作服务专报,将高海拔山区的路面情况通过短信、微信工作群发送给各相关部门。
进出墨脱县虽要翻山越岭,不过幸好有坚守在基层台站一线、坚守在祖国边陲的墨脱气象人。
(作者:扎西旺啦 樊书雯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