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至21日,素有“中国冷极”之称的内蒙古根河市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极寒天气。我们来到根河市的冷极广场,看到高度24米的冷极塔实时显示出当地最低气温——零下45℃,有幸亲身感受了一把根河的“冷酷”。
根河地处祖国边疆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呼伦贝尔最北端,年平均气温-3.0℃,冬季平均最低气温-41.6℃,最多极寒日达到69天。从气候学上来讲,这是一座四季长冬无夏的小城。
根河市气象局就位于冷极广场正对面,由于“局站分离”的设置,气象业务人员日常也需要到1.7公里外的观测站进行设备维护、开展冻土观测等工作。“1956年根河市气象局建站时,一个观测场、几间房就是当时的全部家当。现如今,市气象局不仅负责综合气象观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生态气象监测,还承担着重大社会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说到这,带我们参观的根河市气象局局长王云龙脸上写满自豪。
根河天气虽然非常寒冷,但室内的暖气非常足,在市气象局业务平台,正在值班的90后业务人员崔阿江,正在通过微信群给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政府发当天的气象预报产品。这个乡位于根河市西郊,是鄂温克族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
与驯鹿为伴的鄂温克族人,经常要在密林中跋涉,才能找到自己的鹿群,如果遇有降雪天气,就很容易在森林中迷路。因此,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是鄂温克族群众最为关心的。崔阿江介绍说:“我们除了给乡政府定点发布气象预报产品外,还在敖鲁古雅建立了一支28人气象信息员队伍,通过他们及时提醒部落的原住民关注天气。”
从去年冬天开始,根河市就利用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发展冰雪旅游和冰雪体育运动。对此,根河市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也紧跟其后,先后保障了2023第十届中国冷极马拉松、冷极冰雪节等大型活动,一方面聚焦活动安全和交通,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另一方面助力宣传“冷资源”,及时依托气象数据制作极寒天气排行榜。
而每到冬季,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就是野外气象自动站,经常被冻得不听使唤,这不,近日根河最北面的满归苗圃气象站数据又不能自动更新了,崔阿江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马上去察看。
受极寒天气影响,水汽直接凝华成为冰晶,根河的天气能见度不足百米。崔阿江是几个人中驾驶技术最熟练的,他驾车稳稳地行进着,但是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弯道上,车辆出现了侧滑。这一幕可把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李铮给吓坏了,他说:“根河冬天的路跟南方太不一样了,不行,再有这种弯道我要下车步行过去。”说话间,他便开始整理起了衣帽。一旁的王富宇赶忙拉住他,生怕他真的下车,“外面零下40℃,你坚持不了两分钟的,林子里再让狼叼去!”经过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区域站附近。由于区域站远离居民区、位置偏僻,且雪面上没有车辙和行人趟出来的足迹,他们只好徒步前往,拎着沉甸甸的检修工具,在没过膝盖的雪原中前行了一段路,才最终达到故障站点。排除故障的过程中,只能摘掉手套,不一会儿手指就冻僵了,大家就轮流着来操作,不知过去了多久,自动站才修好。一路小跑回到车上后,大家发现裤腿早就被冻僵硬了,帽子口罩上结满了冰霜,虽然天色已晚,所有人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但是大家的心里都暖暖的。
虽然身处“极寒”之地,但根河气象人保障一方民生的心是火热的。新的一年,他们仍将在祖国最冷的地域,用最为深沉的热爱、最为执着的坚守践行着气象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与担当。
(作者:王祯晗 纪成成 高菲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