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寒风肆虐、沙尘漫天。在固原市彭阳县委的学习班上,红梅杏防霜技术成为学员们热议的话题。
近年来,彭阳县坚持以杏兴业、以杏富民,把发展庭院经济与群众增收、环境卫生整治、庭院美化绿化相结合,种植红梅杏8万亩,打造示范基地20个,年产红梅杏200万斤左右。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成为地方红梅杏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宁夏气象部门主动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春节期间,宁夏各地气温偏高,导致红梅杏发育期提前,后期如果再有冷空气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地方的需求在哪里,气象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就通到哪里。春节假期刚过,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便选派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张晓煜赶往三百公里外的彭阳县,为红梅杏产业健康发展进行讲解。
“虽然红梅杏在全区的种植面积不大,但对彭阳当地的老百姓来说,防不好灾就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去年,受宁夏春季严重的晚霜冻灾害的影响,红梅杏产量、收益均受到重创,张晓煜感叹。
要战胜霜冻就必须了解霜冻。“从霜冻形成的机理再到发生发展的过程再到物理、化学、工程防霜的原理方法,理解透彻了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防霜工作”。张晓煜介绍,近年来他带领着气象科研团队聚焦彭阳县红梅杏开展霜冻风险区划,将霜冻风险划分为低、中、高、极高四个等级,再将霜冻区划叠加气候适宜性区划则得到红梅杏的划栽培适宜区划,这就让彭阳县红梅杏的适宜种植带更加清晰明朗,得到了县领导的认可:“气象部门制作的‘区划图’要变身产业布局的‘作战图’,分发到基层乡镇作为因地制宜规划产业的第一手参考资料” 。
四个月前,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与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联手,在彭阳县红河乡首次召开红梅杏防霜技术推广会。现场气象专家向种植户们展示了防霜烟箱等实用、有效的气象减灾利器,传授讲解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去年8月,彭阳县气象局正式挂牌成立,让气象服务在彭阳落地。针对当地红梅杏等特色产业,县气象局与当地相关部门制定红梅杏防霜预案,探索现有条件下红梅杏防霜冻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强化各类防冻技术效果评估、分类施策,加强防霜技术集成应用,谋划防霜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实用技术覆盖面。
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气象局业务人员来到古城镇温沟村蔬菜育苗基地,开展直通式设施农业气象服务。雒璇 摄影
2月18日,彭阳县气象台台长马霞赶在降温降雪前赶到古城镇温沟村蔬菜育苗基地,收集设施农业种植大户具体信息和服务需求,解读寒潮大风降温对设施农业的冷害风险,提醒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基地日光温棚外,温度、湿度、气压各类气象要素实时显示,智慧农业系统低温阈值触发,保温被缓缓铺开,为即将出芽的小辣椒苗、茄子苗保持生命的温度。
2月18日,彭阳县大棚棚主向县气象局业务人员展示手机上的智慧农业气象数据。
“天冷还是热,风大还是小,都是我们种植户最为关注的”,彭阳县大棚棚主马天宝掏出手机,向县气象局业务人员展示随时随地可查看的智慧农业气象数据,“今天在手机上看到寒潮降温的天气预警信息后,我们准备调整点菜、籽装盘的洒水作业时间,确保蔬菜正常出苗。”
接下来,“气象保姆”将继续助力农户科学看天致富的心愿实现。
(作者:雒璇 景博 责任编辑:蒋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