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标准
(一)舆论导向正确,内容真实,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感染力强,为读者喜闻乐见。
(二)作品署名
参评作品的作者均以刊出时的姓名、排序为准。刊出时署笔名、网名的,申报时可在笔名、网名后填报本名。
二、具体标准
(一)消息: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角度新颖,内容充实,报道准确;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有规范电头。
(二)通讯与深度报道:要求主题鲜明,材料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描写有细节,评议有深度,感染力强。
(三)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点正确、有新意,论据准确,分析深刻,论述精辟,论证有力。网络评论要求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
(四)科普:要求观点准确完整,数据及实例真实可靠;选题构思新颖,语言生动流畅,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兼具可读性、实用性。
(五)副刊:要求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时代感强,格调高雅,文风健康朴实,特色鲜明,文字生动。
(六)系列(连续、组合)报道:要求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报道全面,有深度。
(七)国际传播:要求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核心利益,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和改革开放成就,特别是在涉华重要舆论竞争中,表达中国立场,有效影响国际舆论;尽力适应境外受众视角、欣赏习惯和社会习俗,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亲和力较强,传播效果较好;注重作品落地(转载、引用)率。
(八)新闻专题:要求主题得当,特色鲜明;容量大、采集广、更新迅即;细节精致、色彩协调;交互性强、技术先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与主题思想完美统一。
(九)新闻图解:要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美观大方;符合读者阅读习惯。
(十)新闻访谈:要求主持人与嘉宾就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主持人与嘉宾现场交流内容不少于作品的2/3。
(十一)数据新闻:要求直观、形象地呈现数据;突出呈现数据之间的关联;主题突出,可视性强。
(十二)短视频新闻:要求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立意深刻;现场感强,音质画面效果好,信息含量丰富;剪辑精心,短小精悍。
(十三)新闻直播:同步报道新闻事件的音视频新闻作品。应主题鲜明,信息丰富,现场感强。对同一新闻事件的间断性直播,可选取一个完整直播段参评。跨年度直播作品,首播时间和作品主体部分应在上一年度完成。
(十四)新媒体创意互动:要求主题鲜明,特点突出;交互性强,社会反响好;技术先进,有传播力、感染力;体现新闻性、互动性、技术性的高度统一。
(十五)微端产品:要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编排制作精良,社会影响较大。
(十六)新闻摄影:要求新闻性强,现场感强,表现力强,标题准确,文字说明中新闻要素完整,文字简洁。
(1)气象科技类:报道气象科学技术探索、发明及成果运用转化的新闻摄影作品。。
(2)业务服务类:报道气象业务工作、气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保障的新闻摄影作品。
(3)文化、生活类:报道气象文化、气象科普和气象教育的新闻摄影作品;报道各种体育赛事和活动及专项气象服务和气象影响的新闻摄影作品;报道气象对日常生活影响的新闻摄影作品。
(4)气象风光艺术类:与气象相关的风光、艺术类摄影作品。本类摄影作品可以为原创未发表的摄影作品。
三、以下情况不得参与认定
(一)近3年内有不良执业道德记录的新闻宣传和科普从业人员参与的作品不得参与认定。
(二)虚假新闻及有抄袭行为的作品不得参与认定。
(三)存在导向不当、有不良社会影响的作品不得参与认定。
(四)新闻要素不全,有事实性错误或事实交代不清、表述有歧义(被采访对象口述和引用原文的除外)等情况的作品,不得参与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