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2023专题>好新闻>文字类和媒体融合类>二等作品
我国自主制作的无线电气象传真覆盖南海海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3年04月19日15:34

自3月23日10时起,在南海海域航行的船舶可接收到我国自主制作的无线电气象传真产品。

这是广东省气象台与广州海岸电台联合启动的南海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服务,基于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数值预报、自主投放及国际共享的气象观测数据研发而成,涵盖了地面和高空的分析与预报图、卫星云图、南海海区预报图、台风预报图等5类11种23幅图像产品,范围覆盖南海及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印度洋东北海域,预报类产品的时长可达72小时。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明确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台风、暴雨、大风、强对流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重发,海洋航行、海洋资源开发易受到气象灾害天气的影响。同时,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更需要独立自主、主动掌握和发布我国周边海域的气象信息,保障我国船舶航行安全。

作为全国三大区域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之一,广东省气象台(南海海洋气象预报中心)联合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岸电台,开展南海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服务,研发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南海海洋气象传真图产品,并在2020年7月开始进行业务试运行播发。试运行期间,获得广大船员认可。

此次新开展的南海海域无线电气象传真服务,填补了我国南海海域气象传真的业务空白。相较传统的气象报文,图形传真产品具有信息丰富、动态直观、预报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显著优势,更有助于实现对海洋气象灾害的早预警、早行动。

传真图产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通过无线电和网络轮播。其中,无线电每天在23个时段播发11种气象产品,发射频率分为四个高频频段,其中8412.5千赫(KHz)可实现整个南海海域的全覆盖,更高频段的12629.25千赫(KHz)和16826.25千赫(KHz)可延伸辐射到印度洋东部地区;网络每天在17个时段推送8种气象产品,包括红外云图、卫星云图等。

广州海岸电台副主任林建和表示,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区域数值模式的传真图产品应用,业务更加稳定高效、精细程度更高、针对性更强,在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树立国际良好形象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预计11月26日前以小雨或阵雨为主,26日后降水将有所增强,进一步缓和旱情。

(作者:王天巍 蔡景就 责任编辑:颜昕)



图解 更多